2008年1月20日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辞世,引来了全球媒体关注。与此相比,2008年1月25日,德国最后一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却走得很安静,德国《世界报》在讣告中这样写道,输掉战争者在“自我怜悯与自我否定中隐藏,乐意被忘记”。关于“一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体失败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武则天通过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后族武氏为一等”。对这一举措理解最准确的是()
A.姓氏开始成为科举的隐形门第 |
B.使武则天完成光宗耀祖的初衷 |
C.顺应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 |
D.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大诉求 |
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
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 |
“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心理层面的时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作为整个精神文化核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民族精神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影响和变革。”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宗教改革主张“教随国定” |
B.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 |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之光 |
D.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 |
“西方标准教科书认为,(列宁)《怎么办?》一书是最终导致斯大林主义的残酷的布尔什维克之连续链条的第一环。……里赫则系统地证明了俄国革命运动中最坚定地追求政治自由的战士不是别人,而正是列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西方学者对俄国革命史有分歧认识 |
B.西方学者认为列宁斗争功过参半 |
C.西方学者对布尔什维克持否定态度 |
D.西方学者认为列宁追求政治自由 |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