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语言影响力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涉及使用人数,经济实力,在国家科学、外交、社会文化中该语言的重要性等方面。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语言影响力首推英语。18、19世纪(英式)英语大举传播并问鼎世界。……二战后,在英语的传播中美国居于主导地位,到2005年,三分之二以上的英语母语者使用美式英语。
材料二:(中国)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系人数大幅增加到12477人。
材料三: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文化机构,截至2013年,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英语大举传播的社会背景。并简要分析美国为什么在二战后的英语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0年代中国俄文系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学院在海外快速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忽略语言本身的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Every truly repentant(adj.后悔的, 悔改的, 有悔改表现的) Christian has a right to full remission(n.免除) of penalty(n. 处罚,) and guilt, even without letters of pardon( n.赎罪券).
──Disputation of Doctor Martin Luther on the Power and Efficacy of Indulgences by Dr. Martin Luther (1517)
材料二: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材料三: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43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来国王取得权利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 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3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这些宗教主张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改革的实质和最终结果是什么?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尽管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但融入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6年)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对“我们自己”和“全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二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2)克林顿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胆的“试验”,具体指什么经济政策?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国)路德维希·艾哈德
(3)材料反映三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材料四:图片

(4)请将材料四图片加以分类,并填在下表中

类别
图序号
反映经济全球化组织

反映经济区域化组织

材料五: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的“入世”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有丧失独立的工业体系之虞;“三农问题”可能火上浇油,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为腐败增添土壤。
——摘编自《中国人的WTO心灵史》、《入世的喜与忧》
(5)依据材料四指出入世历程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就材料四作者对入世的担忧,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58-1962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什么又有大幅度回升?
⑵造成1966-1980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长期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党和国家是怎样改变这一现状的?

阅读下列材料:

张謇,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晚清状元。但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创办实业,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他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中张謇的经济思想和主张
(2)想一想,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张謇的“实业救国”的道路对你有何启发?

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济南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根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上图反映19世纪晚期“全球化”趋势增强。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为这一趋势的增强提供了哪些条件?
(4)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