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报道,横线处的文字依次是
“日本军队在中国华北已在白天向   附近调动。晚上枪声不断……中国政府第一次表现出它已做好与日本作战的准备。”
“日本的战争机器在    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中国军队)进入   。当年,他们被迫离开这座城市,使之遭受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命运,7年9个月零5天后,他们回到了中国的首都。”

A.北平武汉上海 B.北平上海南京
C.北平台儿庄南京 D.南京上海北京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自然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B.实行这一政策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这一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

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原因是

A.外国商品的冲击 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
C.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 D.政府的打击

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5
8010
13220
1851
9919
23040
1853
10122
62896

A.中国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