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单摆摆长与周期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符合实验要求的摆线,下端系一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O点;
B.在小球静止悬挂时测量出O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
C.拉动小球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不大的角度(约为5°),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1)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其表达式为g=         
(2)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
A、测量摆长时,把摆线的长度当成了摆长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固定于O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越摆越长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t记为了n次全振动的时间,并由计算式T=t/n求得周期
D、摆球的质量过大
(3)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并纠正了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决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并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并用这些数据作出T2-l图象如图甲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g=       

(4)这位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单摆在最大摆角θ较大时周期公式可近似表述为。为了用图象法验证单摆周期T和最大摆角θ的关系,他测出摆长为l的同一单摆在不同最大摆角θ时的周期T,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根据周期公式可知,图乙中的纵轴表示的是           ,图线延长后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9.80m/s2.实验小组选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为三个计数点,在计数点之间还各有一个点,测得=12.01cm,=19.15cm,=27.86cm.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点时 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J;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J,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知道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出现的问题是 .(重锤质量已知)

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试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试验必须设法计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试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乙图中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⑴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性。
⑵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双缝之间的距离为a = 0.220mm,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 = 1.0000m。该同学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的点间距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乙图所示。乙图中第1个光点与第4个光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关于玻璃折射率测量方法很多,如插针法和全反射法等。请完成下列两题:

(1)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界面两直线aa′与bb′后,不小心误将玻璃砖向上稍平移了一点,如图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的折射率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在光具盘的中央固定一个半圆形的玻璃砖,使二者的圆心O重合。现使激光束从玻璃圆弧面一侧入射并垂直直径平面通过圆心O射出玻璃砖,记下入射光束在光具盘上所对应的刻度,以圆心O为轴逆时针缓慢转动光具盘,同时观察直径平面一侧出射光线的变化:出射光线不断向下偏转并越来越暗,直到刚好看不到出射光线为止,并记下这时入射光线在光具盘上位置的刻度。则光具盘上两次刻度分别到O连线之间的夹角θ就是光束从玻璃射向空气的,玻璃的折射率表达式为n=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若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某一角度,则观察到的现象是干涉条纹_________(选填“顺时针方向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或“图样保持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