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在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在听一曲古典的乡情曲,像在欣赏一幅山水田园的水墨画。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⑾轻轻地,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⑿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作者笔下的篱笆别有风味,文中描写了哪些篱笆,各有什么特点?
这篇散文不仅描写了乡村多个种类,各个季节的篱笆之美,还再现了母性乡村的人性之美。阅读全文,梳理出有关人性之美的具体事例,要求语言简洁。这些事例反映了乡民的哪些美好品质?
作者在文章的第⑴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文章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4分)
文章最后一段说:“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简要探究其中的含义。(4分)
①咔嚓一拍,信息自来。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二维码,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②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记载着数据,而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因此,二维码最多记录1850个大写字母、2710个数字或500多个汉字,是普通条码的几十倍。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也正因如此,二维码才被称为不含电子芯片的廉价存储器。
③如今我们常见QR条形码(Quick Response,译为“快速反应”)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虽然二维码给人们带来方便,但也暗藏着杀机。一些黑客和骗子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而这些假二维码所含的网址,最终将受害者引向恶意网站。由于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阵图形组成的,人们无法一眼辨认出它的真伪,加之其过于便捷,易使人放松警惕,因此骗子更容易得手。
④所以,对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二维码,大家还是多留个心眼儿的好。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第②自然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结合文意,请概括说说二维码暗藏什么“杀机”。
答:
携一身轻盈
(1)你见过玉兰花吗?
(2)那天,一夜风雨过后的早晨,我走进院子,在一株玉兰树前伫立凝视。
(3)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情魂。
(4)突然,嚓的一声!这一声极其细微,如天籁之音,不易觉察;这声音又极其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点余音。
(5)就这么一声,一片雪白的玉兰花瓣,刹那间离开了枝头,携一身轻盈,在晨风中轻轻坠落,失离芳魂。
(6)这一切,从听到响声,到花瓣落地,也仅仅是几秒钟时间。这一过程,竟是那么平和,那么从容。就在这凝定的瞬间,那一地坠落的玉兰,像静静睡去的倩女,似湛湛一笑的淡然。难怪有人感叹说,玉兰是青春的缩影——短暂,但又无限美好!
(7)面对这一景象,我说不出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是伤感吗?是淡然吗?是略有所思吗?
(8)古人说,落花是凄美的,“满地落花,似点点有情泪。”我却不以为如此,我所感慨的,是这一神奇的造化。
(9)那年,我应友人邀约,去一处桃园观光。可是我们来晚了,错过了“一夜春风过,万树桃花开”的季节。只见细细碎碎的桃花,铺满了园林小路,此时的桃花已形色俱非,容态全无了。果园是冷落的,寂静的,除了我们,再也没有赏花的游客了,这一情景,不免令人嘘吁!
(10)陪同我们的果园主人,却满面春风,他说,落花以后,成果就快了,到时,欢迎你们来品尝。我走近枝头细看,果然不错,那一根根新抽出的枝条上,也就是落花处,一粒粒绿茸茸的、黄豆般大小的果子,正露出脑袋张望着,微笑着。是呵,花落了,果子很快就长成了。
(11)花开花落,这正是生命的运转之象。芳华过去了,灿烂过去了,即使残花萎地,也会自有其韵吧。
(12)很多时候,我们不如玉兰,该落下时不能从容地落下,总留恋着某一刻的繁华。原来,我们有太多的顾忌,有太多的背负。我们的身子早已不再轻盈了。于是,我们忘记了蓝天白云,忘记了好山好水,忘记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和诗意。
(13)我凝视坠落的玉兰,仍洁白如玉,素净清芬,不染纤尘。我俯身捡起一捧,又让它从手指间滑落,如玉蝶纷飞。
(14)我会记住,在这样一个早晨,在这样一个寂静之地,我看到,玉兰携一身轻盈而来,又携一身轻盈而去。清分条概述玉兰花坠落过程中的三个特点。
第(8)段中“这一神奇的造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
请简要评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情魂。全文以写玉兰花为主,中间插入了写桃花的内容。有人说,这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也有人说,不可以删。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本文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什么现象写的?读完本文,你有何启示?
《苏州园林》节选(4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艺术”与“技术”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为什么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选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思路?选文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缝纫机
⑴当我看到新买的牛仔裤上出现一朵俗不可耐的绣花时,怒不可遏,歇斯底里地冲着他咆哮,然后夺门而出,丢下惶恐不安的他愣愣地呆在那里。
⑵这是新款的牛仔裤,号称“乞丐服”,磨白和破损即是它的新意和亮点,昨天闺友们还对这条裤子赞不绝口,没想到今天就遭到父亲的“毒手”,他竟然抹灭了“乞丐”服的特色,将这条牛仔裤修补得不伦不类。
⑶我的心不由得一阵紧缩,不仅为那条新款的牛仔裤,更是因为我与父亲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
⑷父亲是个小裁缝,从我记事时起,他的缝纫机就踏踏地响个不停。在别人穿着粗布旧衫的年代,父亲经常积攒起一些零碎布头,然后在昏暗的灯光下,踩踏着那台老式缝纫机,给女儿裁制出一件又一件花色各异的衣裳,温暖着我缤纷多彩的童年。
⑸父亲的手艺精巧,很多顾客纷纷慕名而来,生意也是越来越好。我就是这个时候去店里帮忙的,闲暇的时候,父亲用软尺量量我的身高与尺寸,然后拿出姐姐穿旧的牛仔裤,比照我的尺寸精剪细缝,再绣上几处蕾丝花边,看起来质朴中透出清新,惹得同学们羡慕不已。
⑹后来,上寄宿学校,每周回家一趟,即使衣服有磨损,我也等到周末让父亲给我修补。在我狭小的生活空间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修补技术胜于父亲!每次穿着父亲缝补的衣服,倍感温暖。
⑺如果不是走出了乡村,我会一直以为父亲的手艺天下无双!
⑻24岁那年,我在繁华的都市里有了自己的工作,看着商场专卖店里款式各异花色繁多的服装,对父亲的崇拜突然间烟消云散。父亲厚茧层生的双手怎能抵得上服装设计师的大胆创新与奇思妙想?那台老式的缝纫机又怎能赶得上先进仪器的精确缝合与完美包装?突然间,内心里涌出一丝悲凉,为父亲,和他的那台老式缝纫机。
⑼很快就到了假期,我穿着新潮的“乞丐”牛仔裤,拖着偌大的行李箱,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小山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伸头张望的身影,他的肩上还拖着一条测量衣服的软皮尺。看到了我,父亲笑意盈生,望着他最宠爱的女儿,看到我膝部磨洞的牛仔裤,父亲似乎愣了一下,雀跃的我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皱起的眉头,还有飘散在风中的那一声叹息,便径自走远。
⑽出乎意料的是,父亲竟然花了整个晚上的时间,以他陈陋与守旧的眼光,将裤子的磨损处一针一线地缝合起来,并且绣制一些浅色的花边,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他给我幼时缝制的旧衣旧裤。悠悠中,我似乎能听见父亲脚下缝纫机的踏踏声,也似乎看见父亲眉头那舒心的一展,轰然抖落了他彻夜不眠的疲倦。而他没有想到,费尽心思的修补却换来女儿的满面怒容,不知所措的他,只是怔怔地呆在原地。
⑾我低头前行,心中盘量着该怎样化解父亲的惊恐与惶惑。我应该告诉父亲一些,关于青春的张扬,关于流行的时尚。想到这里,我加快了脚步。
⑿刚进家门,我无比清晰地看见,父亲坐在他的缝纫机前,低头弓腰,一手握着剪刀,一手托着牛仔裤,正在慢慢地,慢慢地,将他修补的花边与丝线,小心翼翼地拆散开来,零碎的线头散落一地,也分毫不差地落在我的心上……
(选自《思维于智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讲述父亲的一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理解。
(1)雀跃的我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皱起的眉头,还有飘散在风中的那一声叹息,便径自走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悠中,我似乎能听见父亲脚下缝纫机的踏踏声,也似乎看见父亲眉头那舒心的一展,轰然抖落了他彻夜不眠的疲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两段的叙述与描写,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结尾处写到“我看见,父亲父亲坐在他的缝纫机前,低头弓腰,一手握着剪刀,一手托着牛仔裤,正在慢慢地,慢慢地,将他修补的花边与丝线,小心翼翼地拆散开来......”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什么?为了弥补与长辈的“代沟”,你准备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害怕“天才”
季羡林
①人类的智商是不平衡的,这种认识已经属于常识的范畴,无人会否认的。不但人类如此,连动物也不例外。我在乡下观察过猪,我原以为这蠢然一物,智商都一样,无所谓高低的。然而事实上猪们的智商颇有悬殊。我喜欢养猫,经我多年的观察,猫们的智商也不平衡,而且连脾气都不一样,颇使我感到新奇。
②猪们和猫们有没有天才,我说不出。专就人类而论,什么叫做“天才”呢?我曾在一本书里或一篇文章里读到过一个故事。某某数学家,在玄秘深奥的数字和数学符号的大海里游泳,如鱼得水,圆融无碍。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他能看到;别人解答不了的方程式之类的东西,他能解答。于是众人称之为“天才”。但是,一遇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的智商还比不了一个小学生。比如猪肉三角三分一斤,五斤猪肉共值多少钱呢?他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③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天才即偏才。
④在中国文学史或艺术史上,常常有几绝的说法。最多的是“三绝”,指的是诗、书、画三绝。所谓绝,就是超越常人,用一个现成的词儿,就是“天才”。可是,如果仔细分析起来,这个人在几绝中只有一项,或者是两项是真正的绝,为常人所不能及,其他几绝都是为了凑数凑上去的。因此,所谓“三绝”或几绝的“天才”,其实也是偏才。
⑤可惜古今中外参透这一点的人极少极少,更多的是自命“天才”的人。这样的人老中青都有。他们仿佛是从菩提树下金刚台上走下来的如来佛,开口便昭告天下:“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种人最多是在某一方面稍有成就,便自命不凡起来,看不起所有的人,一副“天才”气,催人欲呕。这种人在任何团体中都不能团结同仁,有的竟成为害群之马。从前在某个大学中有一位年轻的历史教授,自命“天才”,瞧不起别人,说这个人是“狗蛋”,那个人是“狗蛋”。结果是投桃报李,群众联合起来,把“狗蛋”的尊号恭呈给这个人,他自己成了“狗蛋”。
⑥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上并不少见,他们成为社会上不安定的因素。
⑦蒙田在一篇名叫《论自命不凡》的随笔中写道:对荣誉的另一种追求,是我们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这是我们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这种爱使我们把自己看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⑧我决不反对一个人对自己本能的爱。应该把这种爱引向正确的方向。如果把它引向自命不凡,引向自命“天才”,引向傲慢,则会损己而不利人。
⑨我害怕的就是这样的“天才”。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作者为什么给题目中的“天才”加上双引号?作者为什么害怕这样的“天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和第④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这则寓言,可以用来证明第()的观点,理由是:
【寓言】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罪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罪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答】证明第()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合下面的连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80-100字)
【链接】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际大师”“学术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项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