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鱼我所欲也》 (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加点字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蹴尔而与之  蹴: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给本文补充—个事实论据。(2分) 
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辄:总是(常常)、就。 ②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③曷:通“何”,为什么。 ④执策:拿着书。
解释加点字词。
①普少习吏事()②家人发箧视之 ()
③卒用其人()④暮乃反()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普明日复奏其人曷不听其所为
B.太祖乃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
D.读之竟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普和王冕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未能远谋
(2)小惠未,民弗从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可一战域民不封疆之界
B.公将驰辍耕垄上
C.登轼望之城居者未之知也
D.望旗靡真无马邪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略写了。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文因版本不同,文段的划分与标点符号有所不同,但内容相同)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劳其筋骨()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8分】
戴 逵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②郑玄:人名。③范宣:人名。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⑤动心:打动人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②又善铸佛像及雕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②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一狼径去,其一 坐于前《狼》
B. 然则 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C. 而不知太守之 其乐也《醉翁亭记》
D. 群臣吏能 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百许头②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