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两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丁物质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对于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属于复分解反应 | B.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
C.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 D.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
(4)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上的P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在50g水中加入20g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物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乙)所示,往常温下的蒸馏水中慢慢加入浓硫酸,结果发现试管内的溶液中出现晶体。则X应该是A、B、C三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
(4)t1℃时,将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常常致使当地原有水源被破坏,寻找到的新水源需要经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1)新水源中的泥沙经静置后,通常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将其除去。水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
(2)水的酸碱度是饮用水的重要指标,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测定的方法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净化后的水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测出水的pH。
(3)经过净化后的水,生活中经常通过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请写出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符号“Fe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氯酸钾中所含酸根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
(3)若“”表示一个氮原子,则“
”表示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4)金属铁由_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
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
C.浓硫酸不小心溅在衣服上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D.炒菜时油锅着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无土栽培”是一项利用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新技术,某营养液所含的成分有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氯化钾、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硝酸钙 Ca(NO3)2 | B.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
C.氯化钾 KCl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