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S(NaCl) (11) S(KNO3)(填“>”、“=”或“<”)。
② 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是 (12) 。 (填编号)
a. 不能确定是否饱和 b.饱和溶液 c. 不饱和溶液
③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固体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13) 、 (14) 、 (15) 、洗涤、烘干。
④ t℃时,在100g25%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所加KNO3 固体质量(m)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关系如右图所示,x= (16) (精确到0.1%);t与t1、t2的关系是 (17) 。(填编号)
a. t<t1 b. t1<t<t2 c. t>t2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3周期的原子结构简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12号元素、8号元素和1号元素一起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已知,Al(OH)3 既可以与盐酸等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写出Al(OH)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归纳第2周期元素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排列的规律:(任写一条)。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g。
(3)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4)t2℃时,小红向100g的水中加入45.8gA物质,她发现A物质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她意外地发现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我认为A物质“全部溶解”的原因是因为A物质溶解时(填“吸热”或“放热”)引起;析出晶体的原因是
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用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来完成以下各题:(用序号填空)
①甲烷②生石灰③熟石灰④小苏打⑤水银
(1)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的是;
(2)属于盐的是;
(3)属于碱的是;
(4)属于单质的是。
(5)属于氧化物的是;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
(2)-1价的氢氧根;
(3)钙离子;
(4)10个水分子.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入一会CO,目的是。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时,在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时应先点燃第个酒精灯(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