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同学设计了以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 高温煅烧贝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② 固体E的成分存在 (7) 种可能。为测定其成分,取少量固体E,放入足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E的成分是 (8) 
③ 为得到较纯净的烧碱,乙同学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除去固体E中的杂质:将固体E溶解,加入适量 (9) 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方案二,重新实验:通过称量固体 (10) 的质量,计算并加入适量纯碱。

科目 化学   题型 推断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A~E五种初中常见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甲的化学式为    。反应①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2)在D与丙的反应中,D表现出    性。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长方形相邻顶点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A、B、C为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与各自长方形顶点上其他物质的类别不同。A的固体常作制冷剂。

分析1:A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分析2:B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3:C的物质类别是    ,它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C的溶液呈蓝色;I俗称苛性钠;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H    ,F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东同学在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白色粉末A,其残损的标签显示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他想确定其成分,便取了少许固体A进行加热,发现它没有明显变化,又继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假设所有能发生的反应都充分进行;图中部分产物省略)。

(1)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溶液D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为       (填粒子符号)。

(3)白色沉淀C和E分别为       (填化学式)。

(4)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白色粉末A是    (填化学式)。

(5)根据步骤⑤中的实验现象,小东同学分析并推断出溶液A中还混有NaCl,小亮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C、D、E分别属于盐、碱、酸类化合物;C与D、D与E反应的生成物之一都是Na2SO4,且C与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请写出:

(1)物质A是    (填化学式),物质B是    (填名称)。

(2)B与C发生反应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写出物质B与E、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