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晾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诞生 |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④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评论()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
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
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可以推断美国()
A.知识型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 |
B.非生产人数占劳动力的大多数 |
C.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
D.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
发达国家 |
人均GDP (美元) |
发展中国家 |
人均GDP(美元) |
美国 |
28740 |
印度 |
390 |
英国 |
20710 |
尼泊尔 |
210 |
德国 |
28260 |
巴西 |
4720 |
法国 |
26050 |
秘鲁 |
2460 |
瑞士 |
44320 |
埃塞俄比亚 |
107 |
世界平均:5130(《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 |
A.西欧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B.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C.全球化使贫富分化加快
D.世界经济收益两极分化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
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 |
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