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7分)
杏 花
[唐]温 宪
团雪上晴梢,红明映碧寥。
店香风起夜,村白雨休朝。
静落犹和蒂,繁开正蔽条。
澹然[注]闲赏久,无以破妖娆。
[注] 澹然:即“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上”字具有动感,展现出杏花开放时的蓬勃生机。 |
B.颔联既写出杏花的香气与色彩,又暗示了诗人赏花的时间和地点。 |
C.颈联写出了杏花开放时花朵繁茂、凋谢时对春光恋恋不舍的情态。 |
D.这首诗既有对杏花工笔重彩的描写,又有对杏花盛开全景的渲染。 |
诗人在尾联写自己是以不经意的心情赏花,但又写自己看了很久,这样写是不是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 |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
2. |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
3. |
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 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
我是梅花。
注释: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