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七班是市级的优秀班级。在生活上,同学之间既能坦诚相待、互帮互助,又能真诚提出各自的缺点及建议;在学习上,大家都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⑴这个班级的同学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⑵在班集体中,应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⑶每个同学都渴望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请你描述心中的优秀班级。
下面是两位同学对话的场景及内容,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B同学与C同学在教室玩耍时不慎弄碎了班级的玻璃。
B:怎么办?
C:就咱俩在班级,我不说没人知道。
B:不行,我得向老师承认错误,不然老师会着急的。我还得给我爸爸打电话,让我爸爸把玻璃安上,不然天凉了,同学们上课会冷的。
(1)【知识链接】从对话中可以看出,B同学是个什么样的人?
(2)【问题探讨】B同学的行为,对自己的品德修养、对与他人交往、对社会的进步各有什么意义?
(3)【寄语共勉】写一句话,提醒自己同时也号召同学做一个像B同学这样的人。
某校一名八年级女生因与同班一名男同学走得比较近,被人传言他们早恋。学校领导建议该女生转学。女生否认两人谈恋爱,学校称会考虑再给她一次机会。
(1)你怎样看待“男女生走得比较近”这种现象?
(2)有人说“为不被怀疑,男女生干脆不交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男女生应该怎样交往才不会被怀疑是早恋?
青春期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与梦想,也有许多烦恼和无奈。
下列是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请你概括:
(1)想独立自主,可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想摆脱依赖,却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想让大人把自己当成年人对待,可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至于想摆脱依赖,却离不开照料和帮助。
(2)向家人和老师关闭自己的心灵,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思想空间,又感到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向他人倾吐心声。
(3)在对自己和异性的变化感到惊奇并感兴趣的同时,又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不安、害羞,或者恐惧和不知所措的心理。
阅读材料回答: 13分
1991年4月,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安徽采访希望工程,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见左图),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推出了全国为资助贫困孩子读书的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也一直靠资助,读上了大学。
13年过去了,苏明娟现在是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如今,她已从一个“希望工程”的受益者,成为“希望工程”的参与者。近日传出苏明娟主动要求退出望工程对她的援助计划的消息,她利用自己课余和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达到自立自强,自己养活自己,尽管她也缺钱,但她要求把那些捐助给她的钱用在比她更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继续供他们读书。
问:苏明娟本身也缺钱,也是个苦命人,但她要求把那些捐助给她的钱用在比她更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继续供他们读书。为什么她放弃有钱的“乐”,而自己却用愿承担课余劳动维持学业的“苦”呢?请用本单元的知识回答。
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某班准备以此为主题,模拟新闻发布会。一组同学作为记者进行采访,另一组同学作为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的提问。
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学,也参加了这项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假如你是记者,请你在会上提出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提2问即可)
(2)假如你是新闻发言人,你应当准备好哪些知识来应对记者的提问?(至少写2个知识点)
(3)会后,记者、新闻发言人和主持者将发表一项联合声明,以引起人们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请你为这个声明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4)参加了这项活动,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