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段
灿烂千阳(节选)
【美】卡勒德·胡赛尼
故事链接: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女),是母亲娜娜在扎里勒家做仆人的时候生的。她的童年总是在无尽地等待,等待父亲,等待关爱,等待尊重。
从星期二晚上,她就开始焦虑了。玛丽雅姆会睡不着,生怕星期四会有什么事情导致扎里勒无法过来;要是那样的话,她就得再等上一整个星期才能见到他了。到了星期三,她会到外面走走,绕着泥屋,心不在焉地将鸡饲料撒到鸡圈里面去。她漫无目的地走动,捡起掉落的花瓣,拍打那些叮咬她手臂的蚊子。星期四终于来临,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背靠墙壁静静地坐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山溪,等待着。如果扎里勒迟迟未到,一阵可怕的张皇会一点一滴地涌上她心头。她的膝盖会变软,需要找个地方躺下来。
然后娜娜会说:“他来了,你的父亲,人模狗样的。”
每当见到他踏着石块穿过溪流,玛丽雅姆就会一下子跳起来,露出灿烂的笑容,兴奋地挥舞着手臂。玛丽雅姆知道娜娜一直在看着她,观察她的反应。可是要忍住不向他奔去,而是留在门口等待着,看着他慢慢向她走过来实在太难了。她约束自己,耐心地看着他走过那片高高的杂草,他的西装衫甩在肩膀上,和风吹拂起他的红领带。
扎里勒走进空地后,将外衣放在烤炉上,张开双臂。玛丽雅姆迎向他,一开始是走过去,然后跑了起来;他会抓住她的腋下,将她高高地抛向空中。玛丽雅姆便高兴地尖叫起来。
悬在半空的玛丽雅姆能够见到扎里勒在她身下扬起的脸,弯弯的微笑、额头的发尖、下巴上因为笑而出现的酒窝,正好可以容下她的指尖,还有他的牙齿——这个地方的人都有蛀牙,他的牙齿算是最白的了。她喜欢他那修剪齐整的胡子,也喜欢他不管天气怎么样,每次来都穿着一套西装——暗棕色的,这是他最喜欢的颜色,胸前的口袋放着折成三角形的白色手帕——打着袖钉,系着领带。领带通常是红色的,系得松松垮垮。玛丽雅姆也能看到自己,她的脸映在扎里勒棕色的眼睛里:她的头发飘扬着,脸上散发着光芒,身后晴空一片。
娜娜说迟早有一天他会失手,玛丽雅姆就会从他的手指间滑下来,掉在地上,摔断骨头。但玛丽雅姆相信扎里勒不会让她摔下来。她相信她总是能够安然无恙地落在父亲干干净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手中。
……
跟娜娜一起用过茶之后,玛丽雅姆和扎里勒总会在山溪钓鱼。他教她如何抛竿,如何卷动钓鱼丝把鲑鱼收上来。他教她清除鲑鱼内脏的正确方式,怎样把它洗干净,如何一刀就把鱼肉从骨头上起出来。等待鱼儿上钩时,他会给她画画,教她如何笔不离纸、一气呵成地画出一只大象。他还教她唱歌。他们一起唱着:
盆儿盆儿像百合,
安然伫立泥路旁,
鱼儿盆沿来解渴,
掉进水里扑通响。
扎里勒从赫拉特的报纸《伊斯兰教统一报》上剪下新闻,带过来念给她听。他是玛丽雅姆和外界的联系,向她证明在泥屋之外,在古尔德曼和赫拉特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的领导人有着她不知道该怎么念的名字,这个世界有火车、博物馆和足球,有绕着地球运转和在月球上登陆的火箭。每个星期四,扎里勒带着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来到泥屋。
他见到她在看着他外套侧边鼓起的口袋。“啊。对了。嗯。给你。不用再惦记啦……”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他不时会这样,给她带来一些小玩意。有一次是一个玛瑙手镯,还有一次是一条缀着天青色珠子的短项链。那天,玛丽雅姆打开盒子,看到一件树叶形状的挂饰,上面坠着几个雕刻成月亮和星星的硬币。
“戴上它看看,亲爱的玛丽雅姆。”
她戴上了。“你觉得怎样?”
扎里勒笑逐颜开。“我觉得你像一位女王。”
他走了之后,娜娜看到玛丽雅姆脖子上的挂坠。
“这是游牧部落的饰品,”她说。“我见过他们怎样制作。他们把人们丢给他们的硬币熔掉做成饰品。他要对你好,干嘛不给你带点金的啊,你这个宝贝父亲。看他下次带什么来。”
每当扎里勒要离开的时候,玛丽雅姆总是站在门口,看着他走出空地;想到她和他下次来访之间的七天就像横亘着一件无法搬动的庞然大物一样,她一下子泄了气。玛丽雅姆看着他离开的时候总是屏住呼吸。她屏住呼吸,心里计算过了多少秒。她假装认为她屏气的时间每多一秒,真主就会让她和扎里勒多待一天。
父亲扎里勒到泥屋探望玛丽雅姆时为她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下面的句子写出玛丽雅姆怎样的心情?玛丽雅姆也能看到自己,她的脸映在扎里勒棕色的眼睛里:她的头发飘扬着,脸上散发着光芒,身后晴空一片。②下面的句子,表现出玛丽雅姆怎样的心理?想到她和他下次来访之间的七天就像横亘着一件无法搬动的庞然大物一样,她一下子泄了气。
文中的玛丽雅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她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应的例子。
文中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来刻画玛丽雅姆,试找出例子做简要分析。
“灿烂千阳”在英文里是一千个太阳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灿烂千阳”作为文章的题目?联系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

①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巧合的神奇世界。比如:某些数字或日期跟自己特别“有缘”,根本不认识的人之间竟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些令人惊叹的巧合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吗?

②在心理学家看来,巧合只是一种共时性事件。共时性事件是指彼此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而共时性事件的关系是非因果性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在这种非因果性原则的影响下,所有人、所有事都能被关联在一起。

③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与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相关的。有人认为,鲨鱼皮肤上具有一种特别的结构,可以探测细微的电磁变化以帮助鲨鱼追踪猎物。很可能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的机制,共时性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一些人传递出的信息被另一些人加工处理后,就会形成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我们因此觉察到巧合的存在。

④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与人脑处理信息的特点密切相关。人类的大脑对于规律和秩序有一种本能的渴求,总是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一项研究显示,巧合的发生是人脑探索现实现象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探索机制的存在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与适应环境。同时,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宝贵信息。

⑤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当它能起到安慰或解释的作用时。因此,当“不寻常”的事物出现时,有些人会认定其必然蕴含深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巧合只存在于那些善于捕捉它们的大脑里。

⑥统计学家指出,许多看上去极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普遍发生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如果一个房间中有23人,那么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可能性会超过50%。有人将此视为无法解释的巧合,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巧合的本质是概率,它们是随机发生的,没有任何特别意义,而且它们总是在发生,因此不足为奇。无论你将其赋予何种意义都纯属“自作多情”。

⑦一项研究专门收集了各种传得神乎其神的巧合性事件。经过对500余件此类事件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有28%的案例都与日期或是数字有关。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最容易触发巧合感的事物,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数字,比如亲朋好友的生日、某个纪念日、一些谐音数字等。

⑧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生活中有几类人比常人对巧合更为敏感,比如相信神秘力量的人、容易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关联到自己身上的人、热衷于追寻意义的人、试图从蛛丝马迹中寻求慰藉的人等。

⑨总之,对巧合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留心观察,用科学的思想诠释“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对生活的认识将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积极。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

(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选文,相信你对于生活中的巧合有了新的认识,探究下列三个生活现象,请选出最准确的分析结论,并把对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小李第一次主持商业谈判,内心的焦虑让他坐卧不安,清晨看见一只喜鹊,他特别高兴,谈判也取得了成功。  

②赵雷最近买了一辆汽车,他发现马路上有很多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里有这么多品味相同的伙伴。  

③苗苗特别喜欢数字18,一直认为18是自己的幸运数字,今年沈阳中考居然是7月18日,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A.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信息,使人觉察到巧合存在。

B.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

C.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我住的地方发现狼

邓刚

①听说我住的城市发现狼,我先是惊讶万分,紧接着就是惊喜万分。你也许以为我是神经错乱,思维不正常,怎么会喜欢狼?其实我知道狼是相当凶残的野兽,全世界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狼外婆的恐怖故事,并且把狼描写成阴险、狡诈、狠毒、眼放绿光的妖怪。

②然而,我还是为城市发现狼而继续惊喜万分。

③一个日趋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市人潮如江河奔流,霓虹灯彻夜闪烁,汽车隆隆轰鸣。在这样人烟喧闹的世界,所有的动物都会吓得逃之夭夭,可是竟有狼来光临,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④小区的周围确实发生了变化。似乎就这几年间,周围光秃秃的荒山一下子丰满起来了,披上一层厚厚的绿装。闲暇时散步,有些地方树林密不透风,人都走不过去。偶尔还能看见野鸡、兔子这类的小动物。有阅历的老人说,藏得住小动物的树林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能养得住大动物。也就是说,有了数量充足的小动物,才能供养大动物。这样看来,在一个喧嚣的小区周围发现狼,应该是一种骄傲,是大自然与人类亲近的最生动的标志。

⑤狼曾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就像我记忆中的燕子。这一刻,关于燕子的记忆汹涌而来。

⑥记得念小学时,我们常常唱这样一支歌:“燕子在蓝色的天空飞翔,寻找自己从前的家乡。它朝着四处张望,为什么这里变了样?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山冈,如今变成高大的厂房,马达声日夜欢唱……”年少的我们自豪地、动情地唱着,嘲弄找不到家乡的燕子,歌颂震耳欲聋的马达欢唱。那时候,我们认定所有的荒山野岭都建满厂房。

⑦这种无知一直延续到我拿起笔写小说。我的一篇小说《大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到《世界小说选》发表时,我大梦初醒似的感到一种内疚。那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老渔人舍不得捉一条正在产卵的大鱼。他两手空空地爬上岸,对企盼他有所收获的老婆子说:它正在下崽呢!这么简单的小说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评价是具有生态意识的觉醒。

⑧我无地自容!

⑨记忆中的燕子再次扑飞到眼前……人类的智慧带来了现代式的繁荣,也带来了现代式的灾难。生命逐渐失去了原本鲜活的状态,借助一切工具,借助电脑和网络,疏远了、隔绝了一切与生命真相相关的细节,那么,人类最终会成为什么?

⑩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乘坐出租车回到居住的小区。出租车司机很神秘地告诉我,他在小区尽头的山脚下曾看见三只狼。长长的尾巴拖地,绿绿的眼睛瘆人。我怔住了,不由得激动起来:“太好了!”司机大吃一惊,愣愣地盯着我,大概以为我脑子有病。

⑪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水草丰美的田园,在人们的保护下,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鹿,由于没有天敌的侵扰,这群鹿日渐肥胖、贪吃,草地被啃光,田园变成荒漠,只有鹿群在斑秃的草地上蠕动。人们设想用炸弹,用毒药,最终都一一否定。最后,生物学家引进了狼。凶恶的狼仿佛落进了肉锅里,它们先吃跑不动的肥鹿,这使得鹿群精简机构一般精干起来,数量剧减,个个拼力奔跑,精神抖擞,荒芜的田园也渐渐恢复原来的貌美。我还给他讲了地球的危机,比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冰川融化。

⑫出租车司机安静地听我讲完,“你这么说,狼还真是个好东西。”瞥了我一眼,他停了一下又说,“这么看,地球还挺危险的。”

⑬我松了一口气,回答说:“现在还不算太危险,你看看周围茂密的树林。再说,你不是看见狼了吗?”

(选自《意林》,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③~⑬段,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选文中的“我”以亲身经历讲述对生态规律认识的过程。在“我”眼中,A  是生态变的“奇迹”; B  是生态观念的“无知”:C  是生态意识的“觉醒”; D  是“我”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所做的事情。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周围光秃秃的荒山一下子丰满起来了,披上一层厚厚的绿装。

(3)选文第⑥段插入我们小学时“嘲弄着找不到家乡的燕子”这段回忆,有何用意?

(4)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怔住了,不由得激动起来:“太好了!”

(5)选文第⑫段中司机认为“地球还挺危险的”,而第⑬段中的“我”却认为“现在还不算太危险”,为什么?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权威时评]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党中央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铺展开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沈阳日报》

[历史文化]

沈阳被称作“大清奠基地,两代汗王都”,至今仍保留着数量可观、风格各异的清代历史建筑。沈阳故宫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经历百年兴建,占地总面积六万多平方米,共有古建筑一百多座,是刚刚转入农耕经济的满族人依照本民族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吸收和借鉴汉、蒙、藏等民族建筑艺术和技术设计建造的杰作。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沈阳故宫至今仍保存完好。

﹣﹣《文物明清史》

[生活趣味]

东北秧歌是一种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有着完善表演形式的民间舞蹈。它产生于江南。明代已经传入辽沈地区,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小鼓高跷秧歌广泛流传于沈阳地区,明清以来,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发展、完善,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具有地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东乐舞》(沈阳出版社)

关东民间游戏一览表

类别

名称

特点

儿童游戏

跑马城、花鹞子捉小鸡、过家家、猫拿耗子,拉巴条

模仿各种社会生活而创造,充满天真童趣。

竞技游戏

摔跤、射箭、珍珠球,耍石锁、狩猎赛

与生产活动。征战活动紧密相连,以赛力或赛技巧为主。

技能游戏

抓嘎拉哈、抽陀螺、跳百索、踢石球、荡秋千

以展现某种技艺为娱乐,弱化比赛属性,放大娱乐性。

﹣﹣《民间游戏》(沈阳出版社)

灰墙内长安寺的风铃阵阵,与网红餐厅门口的几株老树相映成趣。一墙之隔,是比沈阳城还古老的长安寺;十步之遥,就是喧闹的中街。站在长安寺墙外,听着声声钟鸣,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沈阳城古老历史和文化的碰撞!

近一段时期以来,盛京皇城和中街商业街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不知不觉中,盛京皇城区城内在的生命力得以激活。

﹣﹣《沈阳日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对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B.沈阳故宫是典型的清代历史建筑,建筑过程中借鉴了汉、蒙、藏等民族建筑艺术和技术,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C.关东民间娱乐形式多样,比如竞技游戏摔跤、过家家,技能游戏抽陀螺,都来源于社会生活,而东北秧歌完全保持明清时代的原貌。

D.[权威时评]中提到的“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沈阳市盛京皇城区域网红餐厅与长安寺做邻居就是这样的尝试。

(2)清代文化、东北民间文化是沈阳市保护文化遗产的重点,请结合[历史文化][生活趣味]的相关内容,概述沈阳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至少答出三点)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句具体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话的出处来看。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字面义上,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常”。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全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其同构成了康河河畔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费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春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事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足“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东坡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

B

得出结论

C

(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

B.“云彩”“波光”“金柳”“青荇”是蕴含诗人特别情感的形象。

C.《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

D.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

(5)请赏读《新月》这首小诗,并结合“阅读提示”。写出你看到的“图”和“画”分别是什么?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何其芳《新月》)

阅读提示:这首小讲,借助“新月”“小桥”“花香”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图”是:  

“画”是: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赶鸟的孩子

晓寒

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白菜、青菜,还有香菜和蒜。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茸茸的,似乎透着丝丝暖意,其实寒意已越来越重,风一天比一天凌厉。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青菜向着天空举起长长的叶子,顶部绑着一根稻草的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那旺盛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啄食菜叶。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唧唧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追了过去。它们见了,呼的一声,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向菜地的另一头。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⑧霜还没有化,风一阵比一阵硬,但我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折腾了一阵,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我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鸟扔去。泥土像雨点一样落下,有些落到它们身上,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燥,好像比我还气。

⑨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一边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一边想着该如何对付它们。我烦它们,把我家好好的菜弄得乱七八糟;我知道,它们可能也烦我,我的到来,阻碍了它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绿色的盛宴。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⑩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

⑪可不知怎的,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⑫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⑬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鸟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肆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那些荆棘里面去。

⑭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儿也不知所终。但母亲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⑮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④﹣⑬段,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赶鸟”这事件,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做稻草人吓鸟,被鸟识破。→①  →“我”和哥哥准备药鸟,母亲责问。→②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

(4)请分析选文第⑧段中“我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的原因。

(5)品析选文第⑪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6)选文第⑤⑫段中A、B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

【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7)选文结尾写道:“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