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八则》
(乙)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①,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③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④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⑤,”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注:①至道:最好的道理。②困:不通,理解不了。③自反:反省自己。
④强:勉励。 ⑤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耻下问 ( ) (2)学而不厌( )
(3)有佳肴 ( ) (4)教学相长( )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停顿。
知 不 足 然 后 能 自 反 也 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甲文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乙文中主要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你有何启示?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委而去之 | B.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 |
C.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 | D.乃记之而去夺而杀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选文第①段运用的手法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选文通过描写幽深凄清的环境,表达了作者被贬后 的心境。
名著阅读。(共5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A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索还荆州。B开始时以饮酒莫谈国事为由将话题叉开,哪料A步步紧逼;B乃以刘备继承汉室土地为由,且使刀铃铮铮直响。周仓插话:“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抵赖之言,毫不掩饰。B于是变色而起,从周仓手中夺过大刀,假装怒叱道:“这是国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给我退出!”明叱周仓,实在A!接着,B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A手,亲热之中又带有几分杀气:“今天饮酒,我已经醉了,莫要再提荆州之事,担心我这刀伤了故旧之情。改日我再请到荆州赴会,再作商议。”A被他一提,挣脱不得,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兴叹。到了船边,A才放了B,拱手道谢而别。A如疾如醉,半晌才缓过气来。上面文段节选自《三国演义》,人物A是,人物B是,情节是。
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B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谭”,与…商谈解释加点字:
(1)知平阳县:(2)将犯境:
(3)徐与民为市:(4)不扰而集:翻译句子: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2)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3)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的原因是什么?反应了赵尚宽什么样的品质?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下题2】本文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又不繁富复杂。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侧重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以“高”状山,以“寒”写树,照应一“奇”字。 |
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最后总结,揭示主旨。 |
D.文中“千百”,“千”“百”等词都是虚指,极言其多。 |
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应付了事、不思进取的厌世思想。 |
B.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淡泊人生、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C.作者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鄙夷蔑视之情。 |
D.表达了作者向往美好大自然,从侧面衬托富春江的魅力。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①也固②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注:①闻道:懂得道理。②固:本来。)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