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僧虔,琅琊临沂人也。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
僧虔善隶书。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容。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谢综书,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 ①掘笔:秃笔。②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③右军:右军将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终当为长者 长者:年长的人 |
B.右军后进后进:后来长进 |
C.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放纵:不受约束 |
D.亦得入流入流:列入流品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 |
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 |
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 |
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
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
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字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
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
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渐之滫渐:渐渐 | B.白沙在涅涅:黑土 |
C.不临深溪临:面对 | D.游必就士就:接近 |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教使之然也輮使之然也
②不扶而直蟹六跪而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
(甲)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人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
B.比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
C.比喻人是可以塑造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
B.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
C.士大夫之族族:家族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或师焉,或不焉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善假于物”。 |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 (节选自欧阳修《答祖择之书》)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师 道 尚 存 故 其 学 者 各 守 其 经 以 自 用 是 以 汉 之 政 理 文 章 与 其 当 时 之 事 后 世 莫 及 者 其 所 从 来 深 矣 后 世 师 法 渐 坏 而 今 世 无 师。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节选自《陈情表》)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伴随 |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受职 |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担任 |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或许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具以表闻思垂空文以自见 |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辩乎荣辱之境 |
C.报养刘之日短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
将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遂去,不复与言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④至激于义理者不然⑤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⑥安能以身之察察
⑦奚以知其然也⑧重为乡党所笑
A.①⑦/②⑤/③⑥/④⑧ | B.①/②⑤⑦/③⑥/④⑧ |
C.①⑤/②/③⑦/④⑧/⑥ | D.①②⑦/③⑥/④/⑤⑧ |
用现代汉语翻译课内古文语句。
①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病笃笃:深重 |
B.赵军固壁不战壁:营垒 |
C.纵奇兵,详败走详:假装 |
D.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约束:束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赵括不可将兵的一组是()
①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②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③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④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⑤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⑥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D.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唆使赵王以赵括为将,赵王中计,并以赵括来代替廉颇。 |
B.赵王起用赵括为将时,遭到蔺相如、赵括父母等人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劝谏均于事无补,最终造成秦军坑杀数十万赵军的惨痛结局。 |
C.赵母将赵奢与赵括进行对比,认为赵括不如父亲体恤部下,不能以国事为重,并已预见到了战争的失败,恳求赵王免于连坐,最终如愿。 |
D.秦将白起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四十多天,赵军饥饿难耐,赵括亲自与秦军搏斗,死于战场,赵国损失共四十五万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