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玉米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树桩(供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测得从玉米从播种到收获期间,玉米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 |
| B.设桩组在第30~150天,田鼠数量上升是因为玉米的林冠能为田鼠提供较多的栖息场所和食物 |
| C.曲线2比曲线3更加有利于人类获益 |
| D.第150~190天,田鼠种群密度下降,这是肉食性猛禽数量反馈的结果 |
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
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
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故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
|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
|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 则b和d是同一物种 |
|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
则c和d是不同物种
已知人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耳袭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A.1、1/4、0 |
| B.0、1/4、1/4 |
| C.0、1/8、0 |
| D.1/2、1/4、1/8 |
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
|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
|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
|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维生素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
|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
|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人类Rh血型有Rh+ 和Rh- 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Rh+ 的人有Rh抗原,Rh- 的人无Rh抗原。若Rh+ 胎儿的Rh抗原进入Rh- 母亲体内且使母体产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 母亲又怀一Rh+ 胎儿,下列对这两胎儿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一定相同
②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不一定相同
③两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相同
④第二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