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微生物发酵生产中,常利用酵母菌来酿酒、利用醋酸菌发酵生产食醋、利用 毛霉生产腐乳和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泡菜等。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利用葡萄生产果酒和果醋的流程图,请填写方框内的内容:_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为 。
(2)腐乳“闻着臭,吃着香”,利用毛霉制作腐乳是因为毛霉能够产生两种酶,即__________.其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的________。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发酵过程中,要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温度和_________,否则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发酵产物积累量,可以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酵初期菜刚入坛时,此时较为活跃的微生物是 ,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生,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
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互为,这是的结果。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3)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______个体。
(4)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为:,比例为:。
(5)请设计一种育种方案,以基因型是SS的烟草为材料,培育基因型为SS的纯合体烟草。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过程。
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的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分析上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阶段。
(2)②过程通过上的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
(3)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
(4)在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①、②过程但不能发生甲③过程的细胞有。
(5)在①过程中,与DNA上起点结合的酶是。已知该过程的m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mRNA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mRNA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与植物调节有关的问题:
(1)右图甲表示小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表示将一株小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①图甲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②图乙中a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mol/L。
(2)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丙。
①图丙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mm;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②上述实验结果能否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原因是 。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把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用以实验。
下列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表示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图细胞表示番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则该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填标号);比较该图中结构4内、外膜的蛋白质的含量,发现内膜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外膜,其原因主要是。
(2)某同学欲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3)图乙中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称为;破坏细胞核中的(结构)会影响该过程的发生。
(4)乙图中膜③表示;该图中②、③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所示物质外,还可产生的相同的物质是。
(5)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影响图乙中②、③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
下列是对土壤微生物开展探究活动的三个案例,请在相应的空白处作答。
(1)案例Ⅰ: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分解)。
设计思路:
组别 |
对照组 |
实验组 |
处理情况 |
不做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
进行过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的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 5cm深的土壤中 |
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处理,尽可能排除的作用。
(2)案例Ⅱ: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的土壤制成土壤浸出液,放在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③在室温条件下放置7天后,从A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A1和A2两支试管各10 mL;从B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B1和B2两支试管各10 mL;
④在A1和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并进行处理。
⑤观察各试管的,记录实验结果。
(3)案例Ⅲ: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并用(试剂)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