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也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1)词的上片第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作者在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①上秋帆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
(1)诗中虚实结合手法较突出,请结合首联与颈联,分别找出其中实写与虚写内容。
(2)诗人在送别两位被贬的友人时,感情较复杂,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