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时年他才四十二岁。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②青帘:借指酒家。③缟袂:白衣。④外家:娘家。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
D.“过桥”句写回归路上所见,“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联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hú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就其中一方面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隐居于黄州,没有入过仕途。苏轼谪居黄州时,大临从之游,并跟他学诗。颈联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③,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④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②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袖剑:衣袖里藏着短剑。飞吟:临风吟唱。③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在洞庭湖的南头)。④君山:在洞庭湖中,相传是湘君出没之处,故名。词上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内容分析。
词下阕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