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青玉案 被檄①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 榘②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②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前人评论“上阕‘推’一词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请简要分析“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中所运用的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诗中写了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是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使人如同身临其境的?
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
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过程?
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的?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复“我来了”“那不是你”?
“噩梦”本来就够压心的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噩梦挂着悬崖”?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
D.“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
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列题目。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题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
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题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
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文成小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傍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诗中描绘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
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