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场景,在语言表述上都存在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某节目现场:主持人朱军得知嘉宾的妹妹刚去世,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朋友对舍妹的过世表示哀悼,但木已成舟,还请节哀顺变。”
(2)重庆一中06级毕业生看望几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紧握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高中时的事情都还历历在目,我特别想念您,您身体还好吧?”
(3)某知名作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曾老师,您的书已经收到,感谢您的惠赠,拜读后受益匪浅,很多地方使我感慨颇多,您堪称散文的大家。作品我定当惠存。
![]() |
仿照下面的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相同,句式相近。
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
百分比 |
项目 |
百分比 |
|
非常想父母 |
65.0 |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
79.3 |
|
害怕陌生人 |
40.0 |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
43.5 |
|
觉得自己很一般 |
52.7 |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
34.7 |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 选项 |
18—25岁 |
26—40岁 |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
82% 72% 74% 35% |
69% 23% 65% 61% |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①;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土豪”这个词又热起来了,“土豪很忙”在近期生动地演绎着。“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了口头禅,“当土豪”成了不少人的公开理想,打着灯笼找“土豪丈母娘”成了屌丝们争相学习的秘笈,“土豪金”成了苹果公司实实在在用来抢钱的秘密武器。微博上千万人发起“与土豪做朋友”活动,活动方兴未艾,“为土豪作诗”运动同时铺开,网友们纷纷对土豪摇旗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土豪我们在一起”,“蓝田日暖玉生烟,我给土豪揉揉肩”,“李白乘舟将欲行,看见土豪忙喊停”,“沧海月明珠有泪,我给土豪捶捶背”,“春江潮水连海平,土豪爱我行不行”……
你对近期的“土豪热”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