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城镇化率已从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3年的53.7%,但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我国近三成农业户籍人口居住在城镇,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为此,我国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新市民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公平。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我国政府重视解决新市民问题的正确性。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问题上应如何履职?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大力倡导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木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ZO1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理解。(12 分)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联系材料,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对依法治国作用的理解。

2014年,《来自星星的你》这部被称为自社交媒体以来最被热议的韩剧,剧集在我国还未完结时在中国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便已超过10亿次。下图是福建某中学几位同学就韩剧的热播展开讨论的场面。
请你参与其中讨论,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阐明应如何正确看待韩剧热潮。

材料: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两难问题为什么会奇怪地同时存在?调查显示,一些跟风报考的管理、外贸、制造等热门专业,毕业生严重过剩,就业遇冷;一些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有的毕业生希望工作“有钱又有闲”,有的只愿意到大型国企或事业单位找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
结合材料,说明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