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分)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重点解决好“三个l亿人”的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情况
注:截止 2013 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3111 万人,其中拥有城镇户籍人口仅有48577万人,“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7%左右。
( l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4 分)
材料二:助推农业人口实现“市民梦”,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为此,地方党委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基层社区的载体功能。政府要积极推进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与创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基层社区要完善管理,做好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工作。进城农业转移人口也要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融入城市生活。
(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让转移农业人口真正实现“市民梦”。( 12 分)
材料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 M 市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每个区域独立规划;二是围绕产城融合,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化与产业园区互动发展;三是注重传承与发扬相结合,让小镇彰显魅力;四是突出以人为本,把民生改善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解决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问题。
( 3 )结合材料三,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说明 M 市是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 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 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各级政府把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要制定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的整体方案,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媒体的作用。
材料二 由于网络和新型媒体阅读的兴起,书店、图书馆正慢慢失去原有的读者群。有专家认为,阅读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纸媒,未来的阅读应向网络化、公共化方向发展,让更多的中低阶层民众也能享受到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快乐。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阐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大众传媒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数字化阅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9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 |
1992年 |
2008年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2447 |
36796 |
62163 |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
17.9 |
57 |
69 |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
0.6 |
1.8 |
2.9 |
市场化程度(%) |
26.0 |
77 |
79.8 |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材料二 G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如何正确处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2014年1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此外,国务院建议取消和下放6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有关法律。这是本届中央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材料二一秒钟下载一首歌,两分钟下载一部电影……,4G时代来了。当我们把高速的网络装进衣兜时,也随之走进全新的移动生活。在4G的高速带动下,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同时移动互联网将进入更多传统领域,辐射价值万亿的产业链。4G将带动包括手机视频、云存储、移动商务等新业务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移动互联网也会逐步覆盖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每一“小步”,都带动人们生活“大踏步”前进。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4G发展的经济意义。
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各省都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 惠民生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以来,辽宁省按照中央部署和本省就业形势,以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提高就业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全面推进统筹就业、素质就业、市场就业、公平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1)根据材料一,运用有关矛盾观点分析辽宁省在推动就业中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辽宁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1月23日召开,会上省长陈政高指出:2014年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着重推进22项改革。其中,重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包括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大力培育数字媒体、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不照搬模仿,不固步守旧,真正将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到实处。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观点,分析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做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