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埃利亚松3月1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指出,乌克兰危机的最新事态发展加剧了紧张局势,使情况变得愈发复杂,突出了俄乌两国立即进行直接对话的紧迫性。他同时表示,联合国将继续为推动和平解决危机发挥作用。
有人认为,现在的国际组织与联合国一样,都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请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2年5月1日,我国新《信访条例》实施七周年。该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违反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信访活动的前提必须依法有序地进行。”
请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角度分析这一规定。
“幸福感”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每年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政府应该( )。
A.以人为本,履行立法机关的职能 | B.转变观念,淡化监管职能 |
C.执政为民,强化政府权力 | D.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中国特有的习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逐渐演变。近年来,修坟茔、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扫形式逐渐被新的祭奠方式所取代,植树、送花、网上留言、缅怀先烈等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渐成时尚,共青团中央也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绿色、文明、感恩的清明节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1)清明祭奠方式及其演变体现了什么道理?
(2)根据清明祭奠方式的演变,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3)试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继承性角度说明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的理由。
2012年3月5日是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学习”49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学雷锋热潮,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但有人认为,在新中国建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雷锋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言下之意,似乎雷锋精神只是一个过时的道德标杆。然而现实之中,那些“感动中国”的人们,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人们,那些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人们,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王伯祥、郭明义等改革开放时代涌现的模范人物,他们虽不是“雷锋”,但谁能否认他们是雷锋精神最好的继承者和阐释者。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人却说雷锋精神过时了”的认识。
文化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涉及人们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追求。文化建设与生活息息相关,文化建设离不开实践。文化建设与盖大楼、修高速公路不一样。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师,都是在人类文化长期积淀和接力推进中问世和诞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出现的,文化建设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推进文化建设,既要有信心,又要看到其复杂性和各种困难。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