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采用了符合大众普遍审美规律的创作手法,无论是摄影画面,还是讲述的故事,都是与人民大众相关的美食背后的人与事,更多的是对小人物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这使得我们普通人通过故事得到了真正感动。该纪录片所探讨的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而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人民的颂歌。
材料二 《舌尖上的中国》能够迅速走红,也与当前社会普遍的食品安全现状有关。正如网友在微博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其实有两个“舌尖上的中国”一个充满阳光与感动,是由淳朴、温情、唯美、诱人、人文关怀、奶奶的眼泪、妈妈的手、故乡的回忆写成的;一个充满晦暗与肮脏,是由添加剂、致癌物、地沟油、增白粉、瘦肉精、农药残留、荧光粉、反式脂肪酸写就的。当我们从纪录片中感悟到“舌尖”的文化与乡愁之后,或许更应该想想,如何让日常生活中的那个“舌尖上的中国”,变得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好。
材料三 《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摄制组历时13个月走遍中国,跨越国内自北向南的60个地区。与 以往的国产纪录片制作的步骤不同,《舌尖上的中国》依据西方美食学的理论进行建构,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的细节表达方式更贴近观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价值观等传播障碍,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要献给普通劳动人民。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网友的观点。
(3)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是怎样实现文化创新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上,国内消费市场不给力,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制约,储蓄存款虽有10万亿之多,但人均仍不足8000元,而且分布不均,高收入人群有消费能力但相对消费意愿低,而低收入人群虽有较强消费意愿但相对消费能力不足;由于预期不乐观,存在的下岗分流等收入减少可能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而未来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增加可能的双重压力,从而形成内在消费紧缩机制;消费环境制约,既有基础设施不足的硬环境制约,这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也有消费者权利得不到保障的软环境制约;从市场自身发展来看,进入了相对平稳发展的调整期,尚无大的消费热点以形成新一轮消费升级。据此,有人认为,当前拉动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消费市场之外。
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和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在消费市场之外”促进消费需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
注: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中国只占到2.8%。
材料二 2012年2月15日出台的《国家“十二五” 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I4分)
“十一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积极贡献。国内某权威杂志2011年第1期封面是“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从“卖苦力”到“拼智力”,从忍耐坚持到追求平等,从单向涌入城市到回乡创业﹍﹍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探寻新生代农民工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过去五年,我国GDP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排名在世界第100位左右。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但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年人均收入不及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基尼系数已达0.47,超过国际公认的0.40的警戒线。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安优越的自然环境、厚重的历史传统浸润出独具特色的雅安文化,如:富林文化、汉代文化、红军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熊猫文化、女娲文化等。近年来,雅安市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建成农家书屋一千多个,有效地解决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如今的雅安,文化设施遍布城乡,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雅安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不少光彩。
(1)请你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简述雅安市加快文化发展的依据。
材料二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S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三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2年5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决定在国际金融监管等领域加强沟通合作。中美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却有很大不同。在美国,邮政是国营的,电力和铁路是半国营的,其它经济部门都是私营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2%左右;美国私人企业的运营拥有充分自主权,其合法性行为外人和国家无权干涉;美国每年都有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劳动者面临生存和就业压力大。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美国的经济模式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