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 的高h/cm |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
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S/cm |
1 |
2 |
5 |
0.6 |
25 |
2 |
4 |
8 |
1.1 |
(1)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3)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如果将重为3N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范围内.
如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某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灯都亮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下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电流表的位置 |
A |
B |
C |
电流I/A |
0.3 |
0.3 |
1.5 |
(3)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A.通过灯泡的电流小B.灯泡的灯丝断了
C.灯丝的电阻小D.小灯泡靠近负极
(4)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 乙:。
(5)小明分别测出AB间的电压是2.5 V,BC间的电压是3.5 V,AC间的电压是6 V,由此他得出了“串联后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的结论。他这种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科学吗?
为什么?。
(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
钩码悬挂点 |
钩码总重G/N |
钩码移动距离h/m |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A点 |
1.5 |
0.10 |
0.7 |
0.30 |
71.4 |
2 |
B点 |
2.0 |
0.15 |
1.2 |
0.30 |
83.3 |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②.
(3)钩码从A点改挂在B点后,拉力作用点及拉力方向都不变,此时把相同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所测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将木块C撞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大于/小于/等于)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
(4)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