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于 一九九〇年七月十五日)
材料二:2014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兰考调研时,听取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强调“焦裕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什么是焦裕禄精神(两个方面即可,4分)
(2)作为河南人,你打算如何继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三方面即可,6分)
学习典范(8分)
沈阳147中学学生马鹏飞,从5岁那年起,与因糖尿病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奶相依为命。他每天5点起床,帮奶奶穿衣洗漱、打针吃药,接着做早饭并做好奶奶的午饭再去上学……
“鹏飞在校很优秀,他当劳动委员,每天第一个到校,学习很努力……”班主任老师说。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鹏飞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列举两例即可)(2分)
(2)“我只有奶奶一个亲人,我有奶奶,我有家。”鹏飞的心声道出了家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情感展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经典之作,为历代华夏子孙吟诵传唱。我们应该向孟郊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你陈述子女要孝敬父母的理由
(2)你有哪些孝敬父母的好方法,请列举两种。
(3)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请你给父母写两句感恩的话。
材料:学琴五年了,小芳恨透了钢琴。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别忘了练琴”之类的话尤其反感,连听到他们提醒“快起床”、“早点休息”的话都心生厌倦,更不用提父母过问学习成绩了。总之,小芳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1)你认为小芳的表现属于什么心理现象?(1分)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2)父母对小芳的诸多要求本质上体现了什么?(2分
(3)请你告诉小芳,如果不设法调整这种心态,将给她带来哪些危害?
(4)你认为小芳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
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要求我这样,我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他(她)就会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
(1)你认为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2)你是怎样看待逆反心理的?
(3)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常用哪些办法克服逆反心理?
来说一件让人气愤的事:据《新快报》6月3日报道,老母亲刘阿婆在年轻时靠上山背柴供儿读完大学,现在母亲身患重病,要儿子拿钱医治,却被儿子骂“去死”。陈先生还如此解释说“我也没钱。要我去砸锅卖铁,每天吃咸菜,把钱拿出来,绝对做不到。”
对此《齐鲁晚报》斥责说,你枉为人师。一个如此冷血的人,一个如此没有生活智慧的人,他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怎么能有教书育人的底气呢?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老母亲刘阿婆被儿子骂“去死”,这位不孝子忘记了什么?
(2)请你说说陈某受到谴责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孝敬父母,回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