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兴趣小组用小麦种子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一、用小麦种子做适宜条件下的萌发实验,其鲜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减少,原因是 。
(2)处于萌发初期的种子,胚根尚未突破种皮,此时种子呼吸作用的方式主要是 。
Ⅲ阶段种子的呼吸强度 (填“>”、“<”或“=”)Ⅰ、Ⅱ阶段。
二、为了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需要光、适宜温度和Mg2+,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是:
①配制培养基:1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2号(不含Mg,其他成分与1号相同)
②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去除种子的胚乳,保留完整的胚。
③将胚接种在灭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得到小麦幼苗,如下表所示。
组别 项目 |
甲 |
乙 |
丙 |
丁 |
培养基 |
1号 |
X |
1号 |
1号 |
培养瓶数目 |
5 |
5 |
5 |
5 |
每瓶接种数目 |
10 |
10 |
10 |
10 |
培养条件 |
光照16h/d、250C |
Y |
黑暗、250C |
光照16h/d、100C |
实验结果 |
|
|
|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X和Y应该是 、 。
(2)在此实验中的因变量可通过 来检测。
(3)在该实验设计中,为什么每组要接种50粒种子的胚而不是1粒种子的胚? 。
(4)实验中为何不采用完整种子,而要去掉胚乳? 。
(5分)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过多,容易引起中毒,患者表现为肌肉震颤不止,严重者会死亡。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来验证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
实验材料:两个临时剥制的相同青蛙神经-肌肉标本,放电装置,有机磷农药,两个培养皿,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将两个青蛙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②用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肌肉组织收缩,并及时舒张。
③在1号培养皿中滴加适量的有机磷农药,2号培养皿中滴加。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施加适当的电刺激。观察标本的情况,1号表现为,2号表现为。
实验结论:。
进一步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的分解,使突触后膜持续处于状态。
瓦布格(Warburg)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氧浓度的增大可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有人为了验证上述现象,测定了烟草叶片在不同条件下的CO2的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
氧浓度 |
CO2的吸收速率(mg·h-1 ·cm-2) |
|
25℃ |
35℃ |
|
2% |
23 |
20 |
20% |
9 |
7 |
(1)表中数据显示,氧浓度由2%增大到20%时,烟草叶片的(填真正、表观)光合速率大幅下降。这种变化与被抑制、增强有关。
(2)为了验证氧浓度的增大可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在上表所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还需在
条件下测定对应的呼吸速率。假设在25℃、氧浓度2%时,呼吸速率为X (CO2 mg·h-1 ·cm-2),氧气浓度20%时,呼吸速率为Y(CO2 mg·h-1 ·cm-2)。预期的实验结果是23+X9+Y (填大于、小于、基本等于)。
右图分别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及处于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在之间,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AB段形成的原因是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段;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单体数为_______,同源染色体有对。
(3)皮肤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大于、小于或等于)正常皮肤生发层细胞。
(16分)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种蔬果,请分析回答以下与番茄有关的问题:
(1)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番茄培养在含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图1)。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离子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番茄细胞内,吸收结果表明番茄对_______的吸收较少,而对另外离子的吸收较多,这一差异与根细胞膜上_______有关。
(2)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0C和300C。图2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 0C、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B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mg/100 cm2叶•小时(用CO2吸收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
(3)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效,在成熟的番茄果实中含量较高。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衰老和抑癌功效,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保健功能是通过保护_______(填某种物质)免受损伤,来防止癌症的发生;通过增强细胞膜的_______,延缓细胞衰老。
(共10分)撕取紫色万年青的叶表皮,剪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KNO3溶液(mol/L) |
A |
B |
C |
D |
E |
F |
0.11 |
0.12 |
0.125 |
0.13 |
0.14 |
0.50 |
|
质壁分离程度 |
― |
― |
初始分离 |
分离 |
显著分离 |
显著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状况 |
― |
― |
自动复原 |
自动复原 |
诱发复原 |
不能复原 |
(1)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和D均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时如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选用哪一组的溶液浓度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KNO3诱发质壁分离,有时会出现自动复原的现象。若要避免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情况发生,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进行实验,选用该溶液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