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土,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 和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和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 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 ]_ _______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可见,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_。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
(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c________(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小白鼠对氧气的需求量,其对缺氧的耐受性将____ __ __。
下图甲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2)图乙是图甲中结构[] 的放大,该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图乙中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引起突触后膜的变化。
根据下图甲、乙所表示的免疫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3)甲图所示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若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并消化,则该过程属于免疫。
(4)甲图中的“抗原多肽”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特异性抗原,它将被直接呈递给从而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
(5)若感染HIV病毒,乙图所示的免疫功能将受破坏。(6)如果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属于。
(7)注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当遇到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将产生更多的或效应T细胞。
Ⅰ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为ZZ。北京鹌鹑种场孵化的一批雏鹌鹑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的白羽雌鹌鹑,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出现的白羽鹌鹑都是雌性。将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交配,先后得到4只白羽雄鹌鹑。请分析回答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粟羽雄鹌鹑,结果F1均为粟羽。F1鹌鹑相互交配多次,后代中均有白羽出现:
(1)白羽性状的出现是_________的结果,该性状属于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若控制鹌鹑羽色的基因用D、d表示,则F2中粟羽雌鹌鹑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3)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交配,得到白羽雄鹌鹑的几率为________。
(4)若选择________羽的雄鹌鹑与________羽的雌鹌鹑交配,就可通过体色直接判断出子一代鹌鹑的性别。
Ⅱ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
(1)基因对此种鱼鳞片表现型的控制遵循定律。
(2)F1中的单列鳞鱼基因型为。
(3)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下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
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形式进行循环的。
(2)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图中的〔〕等过程。
(3)②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
(5)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既具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是。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 和浮游植物 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 A 为食,浮游动物 A 以浮游植物 B 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6)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7)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8)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