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前苏联科学家设计了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组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a1~a6、b1~b6试管中从左往右由低到高注入等量0.0125M,0.025M,0.05M,0.1M、0.2M,0.4M的蔗糖溶液,(各管溶液浓度为:a1=b1……a6=b6
②植物叶片打洞,取得小圆片若干,a1——a6每一试管加入等量小圆片,放置30分钟,期间摇动数次,并于每一试管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结晶(它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轻轻摇动。
③用弯头毛细滴管依次从每组的a试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滴管伸入对应的b试管的中部轻轻放出一滴溶液,观察蓝色小液滴移动方向并记录。
说明:如果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将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如果溶液浓度下降,蓝色小滴将上浮;如果溶液浓度不变,蓝色小滴将均匀扩散。
请分析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验中,实验组是_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_管。
4.如果在进行③步骤操作时,发现蓝色小滴上浮,可能在第②步操作时,植物细胞在溶液中已经发生了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浓度
0.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蓝色液滴运动方向
下沉
不动
微微上浮
微上浮
上浮
明显上浮

 
则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溶液浓度最低的一组进行第③步操作,发现蓝色小滴上浮,实验应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操作应在尽短时间内(5min~15min)进行,以减少误差。因延长时间而造成的误差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①~⑦代表各种物质。图2表示在相同且适宜温度下,测定该植物1cm2叶片重量变化(只考虑有机物的变化,单位为mg)。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甲、乙细胞器的方法是,将结构乙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置于清水中,则其内膜破裂晚于外膜,原因是
(2)在光照适宜但高温或干旱条件下,某些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也会下降,其首先是由于图1中的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环节的反应强度下降所致。
(3)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mg/(cm2·h),光照处理1h的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mg/(cm2·h)。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受精卵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与诱变育种相比,该技术的优点。与杂交育种相比,该技术的优点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点,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__。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______。
(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_________(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只有①、②,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作用于
(3)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 (填字母)处。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B-b只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A控制羽色为蓝色,基因B控制羽色为黄色,A与B同时存在时羽色为绿色,aabb个体显白色,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以上形成各种颜色的物质均为非蛋白类物质,那么基因是通过,进而控制羽色的。
(2)若一只蓝色鸟与一只黄色鸟杂交,后代雄鸟均为绿色、雌鸟均为蓝色,则亲代的基因型分别为
(3)若2只绿羽鸟杂交,F1有白羽鸟出现,则该白羽鸟的性别为。理论上这2只绿羽鸟的后代中雌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雄鸟中黄色羽所占的比例为。让F1中全部雌雄黄羽鸟杂交,后代出现黄羽和白羽两种表现型,比例为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某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班和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 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②×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能/不 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 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