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队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 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的类型属于 ,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
(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工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 ,这种植株由于 ,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 ,其原因是 。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 种,这些植株在全部 F2代中的比例为 。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 。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
(2)用图中标号表示人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3)图中④的生理过程是,此过程要在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4)若图中基因控制豌豆圆粒和皱粒,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豌豆由于有一个正常基因A,能表达合成一种蛋白质,因而表现为圆粒,而隐性纯合子不能合成该蛋白质,因而表现皱粒,可见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是。
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的结果如下图一所示。下图二是DNA分子的部分结构。
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离心后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在离心管中的位置,请回答:
(1)32P存在于图二中标号所示的结构中,标号4的名称是。
(2)若图二中1、2、3分别表示C、A、G,在图三画出则该DNA上相应的另一条链。
(3)图一中G0、G1、G2三代DNA离心后所在的试管分别是:G0、G1、G2。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保持连续性。
下图为某生物的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1)A、B、C、D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2)A细胞有条染色体,有个染色单体,有个DNA分子,有个四分体。
(3)染色体与前一时期相比暂时加倍的细胞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阶段,原因是。
(4)C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由一对基因P、p控制,抗锈和感锈由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将两对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植株 |
F1表现型及比例 |
||||
组合 |
表现型 |
毛颖抗锈 |
毛颖感锈 |
光颖抗锈 |
光颖感锈 |
一 |
毛颖抗锈×光颖抗锈 |
3 |
1 |
3 |
1 |
二 |
毛颖抗锈×光颖抗锈 |
3 |
1 |
0 |
0 |
回答下列问题:
(1)毛颖和光颖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组合一的亲本中,毛颖抗锈的基因型是,它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合是。
(3)组合二的子代中,毛颖抗锈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下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上述实验的大体过程是:
①将甲种伞藻的部分嫁接到乙种伞藻的上。
②将乙种伞藻的部分嫁接到甲种伞藻的上。
⑵嫁接后,两种伞柄上长出的伞盖的情况是:①。②。
⑶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