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生物技术实践】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l)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
(2)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 ,加入的物质是 。
(3)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 ,将呈 反应。
(4)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异来源是 。
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如果长期使用,害虫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这一事实说明:
(1)害虫种群中抗药性的,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其中具有较强抗药性的变异是害虫获得越来越强的抗药性的基础。
(2)杀虫剂对害虫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的,这种作用决定了害虫进化方向是,这种作用的机理是改变了害虫种群的。
(3)若使用新的杀虫剂,原有的抗药性会逐渐,这种变化是由于的改变导致的,这说明生物变异利与害是由决定的。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在[ ]中填写标号,在横线上填写文字)
(1)②、③、④依次表示、、。D、E分别表示、物质。
(2)B物质是。生成B所需要的能量来自,B中的能量将用于。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和
(4)联系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物质是[ ]和[ ]。
如图为酶的有关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
(1)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在35℃水浴中保温5min,试管中液体变蓝;
(2)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其目的是:。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2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下图某物质分子的结构通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类物质通称为,它是构成的基本单位。
(2)生物界中此类物质约有种,决定其种类的是通式中的,氨基和羧基可分别表示为和。
(3)此物质与另一个同类分子结合的方式称为,形成的化学健叫。
下图为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动物或植物)细胞,理由是。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期。
(2)该细胞有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DNA分子个
(3)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由组成的。
(4)①与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复制后由分裂产生。
(5)在右上图中绘出此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