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单位:×106个/mL)
温度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 h |
24 h |
48 h |
72 h |
96 h |
120 h |
144 h |
168 h |
|
15 |
1.2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1.2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1.2 |
5.2 |
5.6 |
4.6 |
2.9 |
1.0 |
0.6 |
0.2 |
30 |
1.2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1.2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番茄细胞中,物质D是________; 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C的平均分子量为r,通过____________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分子量为e的G,则G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3)动物细胞中,物质E是指________。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
____和____构成(填字母代号)。
(4)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产生水较少的是____。
依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物体内图a所示的过程是_______,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其所需的原料是 _______,产物是________。
(2)图b所示的过程是______,进行的场所是_____,所需的原料是______,此原料的种类有_______种。
(3)碱基①②③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中的Ⅰ、Ⅱ分别为______、_______,若Ⅰ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则此时Ⅰ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________。
(4)若已知R链中(A+G)/(T+C)的值为0.8,Y链中的(A+G)/(T+C)的值为________, R、Y链构成的DNA分子中(A+G)/(T+C)的值应为_________。
(5)人体有的细胞不会发生图a和图b所示的过程,如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⑦表示,该化合物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由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
(3)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________决定的,其编号是____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含________个肽键,编号是________。
右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 ] 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_________;若是植物叶肉细胞,正处于光照下,则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类的部位是[ ] ______。
(3)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 ] _________。
(4)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叶表皮时,发现细胞呈紫色,这些紫色色素存在于[ ] _________中。
(5)高等动物没有的细胞器是编号__________。
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要使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进行切割。假如运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运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⑵基因的“针线”是。切割完成并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
⑶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A.淀粉 | B.脂肪 | C.蛋白质 | D.核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