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上图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我们曾学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_____(写一个即可)。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晨晨对“光的色散”、“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了复习总结,并制作了知识小卡片,请你帮晨晨完成知识卡片的空缺内容.
光的色散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
(1)如图所示,是光的色散的实验装置,在原来器材的基础上再增加测量工具 ,还可以完成课本探究色光及红外线发热本领大小的实验.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小孔成像实验中总是成倒的 (选填“实”、或“虚”)像.
(3)平面镜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甲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白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B的外侧应该是 ,该光最显著的特性是 ;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偏折的(选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
(3)如图乙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 光(选填“红”或“蓝”).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四个玻璃小球,先后让这四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实验测得四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
质量/克 |
时间/秒 |
l |
10 |
3.15 |
2 |
15 |
3.15 |
3 |
18 |
3.15 |
4 |
25 |
3.15 |
(1)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 .
如图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V=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请根据图表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cm、tAB= s、vAB= m/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电铃声音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鼓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 不能传声,实验二表明 与 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实验三表明 与 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