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7分)
春日登楼怀归
寇 準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 ①本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③清渭,指渭水。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雨 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问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B.词的上片,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上片四句,从四个并列的层面,抒发不同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情震荡。
C.词的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月色淡淡,雁声惊梦,作者难以成眠,相思之情更盛。
D.“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物写意自然贴切。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小题。(9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此词写于淳熙二、三年(1175-1176),诗人当时正任江西提刑。
①造口:地名,在江西万安。②郁孤台:在江西赣州西南,又名“望阙台”。愁予:使我发愁。
词也称,“菩萨蛮”是本词的,从字数看,本词是一首。本词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两大流派之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开创的,另一大流派是。(3分,每格0.5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江晚正愁予”中“愁”字所包含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3分)
“幽情“在诗中指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