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①。”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
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增封户至五百。
景云二年,以户部尚书罢政事。不旬月,迁吏部,拜侍中。玺诏曰:“顷王室不造,中宗厌代,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幽求处危思奋,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国家之复存,系幽求是赖,厥庸②茂焉,朕用嘉之。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幽求自谓有劳于国,在诸臣右,意望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殊不平,见于言面。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计。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使暐说玄宗曰:“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请督羽林兵除之。”帝许之。未发也,而暐漏言于侍御史邓光宾,帝惧,即列其状。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光宾于绣州。明年,太平公主诛,即日召复旧官,知军国事,还封户,赐锦衣一袭。
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诏有司鞫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崖分③之节。”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六》)
〔注〕 ①噬脐:咬腹脐,比喻不可达到。②厥庸:他的功劳。 ③崖分:合适的界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顷王室不造 造:建立 |
B.意望未满望:怨愤 |
C.知军国事知:掌管 |
D.诏有司鞫治鞫:审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久之,授朝邑尉 古之学者必有师 |
B.而不杀武三思 吾尝终日而思矣 |
C.以功授中书舍人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
D.幽求自谓有劳于国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幽求比较有远见。他劝说桓彦范在诛杀张易之时,也要把武三思杀掉,不然将为武三思所害,彦范等人不听从,后来果为武三思所害。 |
B.睿宗赞赏刘幽求功勋卓著,对他大加封赏。睿宗赏赐他二百户,子孙可持续继承封国,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铁券上,来表彰其功劳。 |
C.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大,功劳在众臣之上。看到窦怀贞担任左仆射,崔湜做中书令,他心中特别不平,就借机与张暐密谋,诬告崔湜谋反。 |
D.刘幽求受姚崇和宰相卢怀慎等人告发。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发其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卢怀慎等说幽求轻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贬官。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翌 日 贬 睦 州 刺 史 削 实 封 户 六 百 迁 杭 郴 二 州 恚 愤 卒 于 道 年 六 十 一 赠 礼 部 尚 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一)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即钓鱼之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通“厝”,放置,安放)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选自《王函山房辑佚书•宓子》)
(二)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大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善唱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选自《说苑•君道》)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过:拜访 |
B.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质:箭靶 |
C.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交接:连接不断 |
D.固辞鱼不受固:本来 |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B.①君其犹有谄人言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C.①迎而吸之者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D.①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宓子贱看来,半路上迎接他的那些官员就如阳昼所说的“阳桥鱼’,“薄而不美”:他们趋炎附势,浅薄无能。 |
B.宓子贱到了单父,按阳昼所言,及时请出了那些年高德重、稳健而又有才能的人来共同治理单父。 |
C.对景公射箭的不良表现,大夫们众口一词地赞美他,对此,景公变了脸色,很是生气,以至于把弓箭扔到了一边。 |
D.当景公准备赐给弦章50车鱼的时候,弦章及时地作了自我反省,明白了事理,最后,坚决地拒绝了馈赠。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4分)
译文:
(2)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4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小字阳五,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梁军围晋太原,令军中曰:“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有骁将陈章者,号陈野义,常乘白马被硃甲以自异,欲必生致之。因戒其部兵曰:“见白马硃甲者,当佯走以避之。”两军皆阵,德威微服杂卒伍中。陈章出挑战,兵始交,德威部下见白马硃甲者,因退走,章果奋槊急追之,德威伺章已过,挥铁槌击之,中章堕马,遂生擒之。
天祐七年秋,梁遣王景仁将兵七万人击赵。赵王王熔乞师于晋,晋遣德威先屯赵州。晋兵少,而景仁所将皆梁精兵。德威退而告庄宗曰:“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贼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乃退军鄗邑。景仁怒,悉其军以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鄗南。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之胜地!”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其来必不暇赍粮糗,纵其能赍亦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俱饥,因其将退而击之胜。”诸将亦皆以为然。至未申时,梁阵动,不可复整,乃皆走,遂大败。
十五年,德威将燕兵三万人,从庄宗于河上,以趋汴州。庄宗问战于德威,德威对曰:“梁人家国系此一举。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庄宗曰:“吾军河上,终日俟敌,今见敌不击,复何为乎?”遽督军而出。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兵已接,庄宗率银枪军驰入梁阵,梁军小败,犯晋辎重,辎重见梁硃旗,皆惊走入德威军,德威军乱,梁军乘之,德威父子皆战死。庄宗与诸将相持而哭曰:“吾不听老将之言,而使其父子至此!”庄宗即位,赠德威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五·唐臣传第十三》)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戒其部兵告戒 |
B.梁军轻出而远来轻装 |
C.以趋汴州逼近 |
D.吾军河上,终日俟敌观察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德威部下见白马硃甲者,因退走②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
B.①宜少退以待之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
C.①庄宗问战于德威②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D.①遽督军而出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德威部下见到骑白马穿红色铠甲的人假装逃跑,而陈章却挺起长槊急追那白马红衣人,结果没追上,反被周德威活捉了。 |
B.与王景仁一战中,周德威两次谏言,劝阻了庄宗的贸然出击,充分利用有利时机,致使敌人不攻自破。 |
C.庄宗亲率银枪军进攻梁军,梁军虽遇败却进攻晋的辎重部队,乱兵冲散了周德威部队,梁军乘机反攻,德威父子战死。 |
D.周德威勇敢并且足智多谋,在战场上,他善于观察形势、避敌锋芒、发挥己方优势,由 |
庄宗未采纳他的建议,导致汴州一战失利,周德威父子俱死疆场。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常乘白马被硃甲以自异,欲必生致之。
译文:
(2)今吾军于河上,迫贼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
译文:
(3)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乂,大驾次于城东。乂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晋书·忠义传》,选入时有删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人许以远致许:赞许。 |
B.大行受大名受:接受。 |
C.大驾次于城东次:驻扎。 |
D.而赠礼未副勋德副:符合。 |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
①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②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
③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④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⑤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⑥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颙、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被罢官后,朝廷为了北征,又恢复了他的官爵,足见嵇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
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射而死,使皇帝深为悲伤、感动。死后授太尉,谥忠穆,享用太牢的祭祀,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
译文:
(2)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译文:
(3)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刘备)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脩好於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於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芝为(大)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选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依:投奔 |
B.宜遣大使重申吴好申:声明 |
C.大王今若委质於魏委质:投靠 |
D.身之衣食资仰於官资仰:依靠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邓芝“赤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②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③自表请见权曰④蜀必顺流见可而进
⑤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⑥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②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入蜀后,没有得到别人的了解和重用;一次和先主的谈话,使他获得了器重和信任。 |
B.吴蜀两国原来关系较好,但是刘备去世后,孙权担心魏国弱小,结盟于己不利,一度产生了动摇。 |
C.邓芝到吴国后,分析了两国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对吴国的害处,终于说动了孙权,恢复了盟友关系。 |
D.在和孙权谈论吞并魏国后的前景时,邓芝直截了当地告诉孙权,蜀国一定会重新开始对吴国的战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
译文:▲
(2) 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周忠介公遗事
汪 琬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xi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诸生复力争,稍侵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皆答曰:“岂惟君父,二祖十宗实式冯焉。诸生奉明公教,万一异日立朝,不幸遇此等事,决当以死争之。明公奈何教人谄邪?”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第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登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或升木登堂,或匿厕中,皆战栗乞命,曰:“魏公误我!”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杀狱中。而忠贤复矫旨杀佩韦等五人,杖戍马信等七人,又黜诸生王节等五人。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正卿,谥忠介,予特祠。一鹭亦以忠贤党被罪家居,白昼见公乘舆,佩韦等骑而从,直入坐中堂。一鹭大怖,遂病死。
汪琬曰:“亡兄搢九堂私次忠介公事,予以示公之孙旦龄,以为信,乃稍节其冗者,参以殷氏所作《年谱》,授其家俾弆(jǔ,收藏)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指:通“旨”,意图 |
B.比宣旨公廨比:及,等到 |
C.众方环听如堵 堵:壅塞 |
D.又黜诸生王节等五人 黜:废黜,这里指除去功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B.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C.姑为奸语谢之 公为我呼入 |
D.窜公姓名其中 |
窜梁鸿于海曲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 |
B.,官旗抱头东西窜 |
C.遂舍一鹭署中 |
D.夜要御史上疏告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顺昌因和周起元有旧受牵连,御史倪文焕秉承魏忠贤的意图,遣官旗前去逮捕周公。 |
B.文章叙写巡抚都御史毛一鹭的奸谗、官旗的色厉内荏,反衬出了民众、书生的正义感。 |
C.文章特意写到周顺昌在事变后住到了毛一鹭的官署里,用意是表现他的凛然之气。 |
D.文末补写毛一鹭见周顺昌等直入他家中而惊惧而死,有“天理昭昭”的警世作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杀狱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