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最简单的食物链: 。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的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繁殖速度在A~B段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②。
(3)种群丙在A、B、C、D这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期;在D处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
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请回答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某同学的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会出现缩手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
(2)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__调节和激素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___和肾上腺素等。
(3)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某人患有运动性失语症,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填写“S”或“H”)区受损伤所致。
(4)某同学一参加打扫卫生活动,就会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来,离开现场后症状就会消失。该同学的表现叫做____反应。
下图中,甲是叶绿体模型图;乙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图甲的_____(填写序号)的薄膜上。
(2)Ⅰ阶段释放的O2来自____的光解。
(3)Ⅱ阶段为____(填写“光”或“暗”)反应阶段,需要Ⅰ阶段提供的物质是[H]和____。
(4)夏日的午后,如果气温过高,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导致Ⅱ阶段[⑤] ____的供应减少,(CH2O)的合成随之减少。
(16分)下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______________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______________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__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____ 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为5左右,少量的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pH为7.0左右)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⑥代表不同的细胞器)
(1)物质A是__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E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功能特性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有双层E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内具有E结构的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新收获的稻米煮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将陈稻米抛光增白、上油后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新稻米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H2O2)存在时能把某些酚类化合物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简单表示为:
愈创木酚H2O2过氧化氢酶红褐色物质
其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请你帮助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完成一个检测稻米是否是新稻米的简易实验。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新稻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稻米内过氧化氢酶在有H2O2存在时可将愈创木酚氧化为红褐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
(3)实验材料、试剂和用具:新稻米、待测稻米(数量足够)。1%愈创木酚,1%过氧化氢(H2O2),具塞试管,培养皿,移液管,观察颜色的放大镜等。
(4)实验步骤:
①让稻米事先浸在1%愈创木酚溶液中。具体做法是:取两支试管,编号A、B;在A中放入5 g新稻米,在B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移液管向两试管内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浸没大米,振荡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弃掉多余液体。
②将浸过1%的愈创木酚的稻米分别倒入两个与试管有相同编号的培养皿中,摊开,再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B培养皿中的稻米(待测稻米)与A相同呈红褐色,则说明待测稻米是新稻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