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 |
| B.细胞衰老时,自由水会减少,代谢会减慢 |
| C.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 |
| D.细胞中表达了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就表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
| B.自然状态下群体的增长可以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
| C.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
| D.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增长和减少 |
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
| 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
|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
|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 |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 (1hm2=10000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
| 捕获数 |
标记数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
| 初捕 |
50 |
50 |
28 |
22 |
| 重捕 |
50 |
10 |
32 |
18 |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m2 |
| B.标志重捕法不适于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
|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
| D.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鼠类数量 |
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
| 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可用曲线Y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