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摘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摘录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一条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进行复议。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於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怪物”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怪物”具有“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特征”?
(2)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共和政体,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在齐国推行了涉及产业、税收、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政体配套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统性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他建立了国储粮制度,国家采购囤积了大量粮食,其数量足以控制市场粮价的波动,以达到丰饥平衡的功效。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如在冶铁业上,他实行国有民营,规定只要一发现矿苗,就马上要由国家保护和封存起来,有敢于擅自开采者,左脚伸进去的,砍左脚,右脚伸进去的,砍右脚。……管仲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视其为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
材料二管仲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商止战”,“和平称霸”。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就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齐国会盟诸侯,规定与会各国要修建道路,划一度量标准,统一斤两称数,好比是在创建一个区域经济的关税同盟体。
《论语·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在儒家看来,他的思想统统都是异端邪说,遭到儒家的抵制,被后世淹没。
——以上材料均摘自吴晓波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管仲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思想“被后世淹没”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史初级教科书》与《(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目录比较表

目录A
上古史:
三皇五帝
三代纪
春秋纪
战国纪
中古史:
汉纪
新纪
后汉纪
三国纪
晋纪
十六国纪
南北朝纪
隋纪
——摘编自《国史初级教科书(卷上)》1903年版
目录B
绪言
第一编远古史
第一章邃古
第一节五族之缘起
第二节汉族之勃兴
第三节文化之发达
第二章唐虞
第一节君位之禅让
第二节苗族之征服
第三节威权之统一
第四节民政之注重
第三章夏
第一节夏禹之内治
第二节夏初之防御
第三节夏统之绝续
第四节夏祚之衰亡
——摘编自《(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第一册)》1919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1820年,荷兰、英国、美国等国人口从事三大产业分布状况统计表


荷兰
英国
美国
农业
43%
37%
70%
工业
26%
33%
15%
服务业
31%
30%
15%

资料来源: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表2 1950-1984年英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万人,%)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950
126.2
5.6
1140
50.6
987.7
43.8
1960
106.2
4.4
1174.9
48.6
1136.2
47
1970
45.4
2.1
1024.7
46.6
1129.3
51.3
1980
36.1
1.6
891.8
39.4
1336
59
1984
34
1.6
712.9
33.7
1368.5
64.7

资料来源: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
表31990-200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
1.9
35.0
63.1
1991
1.8
32.8
65.4
1992
1.9
31.8
66.3
1993
1.8
31.4
66.8
1994
1.8
31.6
66.6
1995
1.9
31.7
66.4
1996
1.8
31.5
66.7
1999
1.5
26.3
61.2
2000
1.5
25.9
61.6
2001
1.0
27.4
71.6

资料来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1)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1中三国产业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2,指出英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光绪元年(1875)初,郭嵩焘上奏《条陈海防事宜》,主张“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同年,清廷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光绪三年,郭嵩焘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清廷迅速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了领事馆。郭嵩焘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
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时,湖南士绅群情激奋,要开除他的省籍。有人编了一副讽刺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郭嵩焘被迫辞职回到故乡长沙,全城遍贴揭帖指责他“勾通洋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朝廷降旨曰:“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失败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