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乾隆帝为此写出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清王朝尊重各族宗教信仰的做法

A.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安定 B.清政府与各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加强
C.使中央政府对各族的管辖大大加强 D.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个时期,贸易活动的特色“商业、战争、海盗三位一体”。这时国家认为谁能独占价格最贵的商品,谁就能够成为最富强的国家;各国为获得珍贵商品,经常不择手段,贸易往往沦为抢劫行为,这种行为甚至与国家权力相连,而变成一种爱国行为。最符合该描述状况的是()

A.13世纪,威尼斯与阿拉伯的贸易关系
B.15世纪前期,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朝贡贸易
C.16至17世纪,英国与西班牙、荷兰的贸易竞争
D.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中国沿海的贸易策略

下图是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500多年前的“地理大发现”使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

“当明朝(1368——1636)闭关锁国,太平洋西岸一片寂寞的时候,从地中海沿岸孕育起来的世界商业大革命,正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移动。世界由孤立趋向整体。”材料中“商业大革命”的移动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表明西周实行的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 B.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C.贵族土地所有制 D.平民个人土地所有制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表明作者()

A.提倡商品经济 B.要求贤者舍本逐末
C.认为工商并重 D.强调重农抑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