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材料二: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材料三: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其他封建义务。这时期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营变成一种过时的、不再有生命力的经营方式。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洲和印度的廉价粮食充斥整个欧洲市场,全欧洲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竞争下失败了。
——摘引自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历史终结及其启示》
(1)材料一提到的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请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德国农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通过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其间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改革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请回答:
(1)这两种类型的改革分别有哪些?举例说明。(中外各一例)(7分)
(2)请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高度概括“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积极影响。(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继续发展并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