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但丁在《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  《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
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
图1                                   图2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艺复兴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l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图2反映了工业时代早期的工厂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3)分析90年代以来推出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诗作
材料二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智者学派认为,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相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行为。
材料三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古希腊思想家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3)材料三提出怎样的思想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
(4)材料四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中共十四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4分)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4分)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