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 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
| C.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英国学者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
| A.近代工业的起步 |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
| C.国内市场的形成 | 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
“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中作者的意图是( )
| 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 B.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 |
| C.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 |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 |
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
|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
|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 ( )
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②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
③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法、德等国确立
|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④ | D.④ |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
|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
|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