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 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
| 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
| 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 |
| 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日军)今兹遭逢惨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料评述的是()
| A.喜峰口战役 | B.枣宜会战 |
| C.平型关战役 | D.台儿庄战役 |
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
| A.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 |
|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
|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1992年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说过:“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
| C.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 | D.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其主要形式是
| A.建立人民公社 |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C.实行政企分开 |
|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