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毛泽东这样说是着眼于
A.发展资本主义更有利于提高生产力 |
B.发展资本主义可以使中国尽快地结束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
C.资本主义工业化可以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物质前提和替资本主义准备掘墓人 |
D.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 |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魏晋时期 | D.隋唐时期 |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论语》 | B.《道德经》 |
C.《春秋繁露》 | D.《四书章句集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