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乡村的‘草市’被允许存在。”法国学者谢和耐的这段记述表明
| A.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 B.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 |
| C.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 |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
| B.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
|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
| D.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
| B.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
| C.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
|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
北宋基本解决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其主要措施是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 ②枢密使的设立 ③通判的设置 ④三司使的设置
|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
|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
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 A.战事立功 | B.门第出身 | C.才学品德 | D.皇亲国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