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2月22日前后几天,雾霾天气笼罩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据有有关监测显示,在此期间,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中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严重超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自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
(1)试分析此次多地PM2.5指数严重超标的原因。
(2) 针对目前状况,在个人以及政府层面,你对防范该天气有什么建议?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这一天的日期是______前后。
(2)比较该日A、D、E三点的昼长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是_________线(晨,昏)。
(4)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
(5)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时,C地日出时间是___时,E地的昼长是___小时。
(6)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
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苏省1990年—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材料二: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表
(1)结合材料一,说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二,说明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简要说明其具体表现。
(4)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梯度差异比较明显,实现该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
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开发 |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
读我国某省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该省的地形特征。
(2)图中甲处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从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说明该工程对该省的积极影响。
(3)图中乙处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与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这里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阅读“我国几种常规能源调运方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中A、B、C三条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B线路从邻国进口能源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简述C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甲)和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哪一个经济地带?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状况、开放程度等方面比较图甲中甲、乙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