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改革,那怕是极其微小的一步,也必将牵动亿万学子、老师、和家长的敏感神经。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从22日起至10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由于改革内容丰富力度很大,立刻引起各界关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下面是“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各科分值变化一览表”,请仔细阅读并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此改革方案的主要信息。
| 各科分值 高考年份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
总分 |
| 2013年 |
150 |
150 |
150 |
300 |
750 |
| 2016年 |
180 |
150 |
100 |
320 |
750 |
注:高考分文科、理科,文理科生除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考试外,还要分别参加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
主要信息:
10月21日,新浪网发起网络调查“你是否支持高考英语降低分值”。截至10月23日10时34分,共有34619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72.5%的网民对此表示支持,22.6%的网民表示不支持。这并非空穴来风,阅读下列材料,请概括出目前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
【材料1】“英语学习应从娃娃抓起”似乎成了社会大众的共识。许多幼儿园也纷纷开展英语教学,并把双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当作办学的特色和法宝来吸引生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学英语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和精力, 各种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学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并且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低龄化发展。
【材料2】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通过几个考试;绝大部分人到了国外不会用英语问路、购物,更别说看报和自由的写作表达。
【材料3】英语在大学中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四级就休想拿到学位。大学生们只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
【材料4】一生完全用中文写作的作家评职称也要考英语——年初就有媒体报道元旦刚过,著述等身的作家铁流就放下手头的创作,天天趴在电脑前备战职称英语考试。12年来,铁流屡战屡败。英语就像一道高不可逾的门槛,无情地把他挡在副高职称门外。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引发各界热议,初三32班班会课上也就此方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你也被邀参加,下面是主持人列举的网络上的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请你针对以上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前学校和家长都特别注重数学和英语,无论到哪里,别人都问奥数成绩怎么样,英语成绩考多少,但是其实好多孩子很多字都不会写。现在语文都快成边缘学科了,我欢迎这样的改革。
——初一学生家长张女士
语文倒是没必要那么重视,因为我们就是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平时说的看的都是汉语,语文水平就是靠平时的积累。英语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个环境还不好好学,还要在学校里将英语弱化,这政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喊着“救救汉语”的人实在是杞人忧天。
——新浪网友
综合性学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享鄂州美好家园。"文明创建,人人有责。身为鄂州市民,我们应该响应号召,积极参与我市创文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文明礼仪记心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之一。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在文明礼仪方面应该怎么做?( 至少答出两点)
(2)【感人故事在身边】3月底,我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市委市政府为贵州援鄂医疗队举行隆重的送别仪式。送别现场有一位鄂州老人情不自禁地跪地拜别贵州医护人员。老人的举动被人拍成视频、这段视频立即刷爆网络,感动了广大网友。请你代这位老人拟写一副对联,以表达对贵州医护人员的情谊。( 每句不少于7字)
(3)【文明传播我接力】过马路时,当你发现一位老人正要闯红灯,你将如何劝阻?
阅读下面某同学的读书摘记,并完成任务。
[摘记一]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唯一一位传染病学科的女院士。
[摘记二]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夏履桥村。父亲因眼疾无法劳作,全家靠母亲卖山货维持生活。初二那年,正逢困难时期,母亲决定让她辍学。正当李兰娟准备离开学校的时候,班主任突然叫住了她,问:"你自己要不要读书?"13岁的李兰娟哽咽了:"我很想读书。"班主任没让她把行李拿回家,只是给她批了一个月的假回家帮忙。母亲拿倔强的李兰娟没有办法。一个月后,性格坚毅的李兰娟又回到学校,读完了初中。
[摘记三]2003年,"非典"(SARS)爆发,李兰娟迅速行动,有效控制浙江的疫情;2020年1月18日,她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武汉必须严格"封城"的重要建议;2020年的春节,73岁的李兰娟再次临危受命,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8日,李兰娟的实验室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
(1)假如你是校报记者,即将采访李兰娟院士。请你依据摘记,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并说明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学校团委欲向广大师生发出"向李兰娟院士学习"的倡议。请你结合摘记内容,选取任一角度,按示例形式,代表团委发起倡议。
示例:从"2020年春节,73岁的李兰娟再次临危受命,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角度,发起"爱国敬业,勇于担责"的倡议。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选自《朝花夕拾》)
(1)甲乙两位同学针对上面的语段讨论时,各自发表了看法。若你参与其中,会发表怎样的见解?( 至少答出一点)
甲同学:这段话可以看出名医用药特别,有故弄玄虚之感。
乙同学:"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我觉得这话有趣,其中"的确"强调他用药形成舆论,很有影响力。
你的见解:
(2)在初中教材中,也学到了鲁迅与医学有关的课文。请写出篇名及与他留学生活有关的一件事。
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 无限绚烂的无比璀璨的未来。
①不足: ;
②改正: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①_____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②_____
(刘成章《安塞腰鼓》)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束缚
②羁绊
(2 )在语段横线处应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逗号 |
②句号 |
|
B.①破折号 |
②问号 |
|
C.①省略号 |
②省略号 |
|
D.①顿号 |
②叹号 |
(3)下列句子与语段没有相同修辞的一项是
A.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洛夫《雪落无声》)
B.懂得和树交谈,听树呢喃的人,就了解真理。(赫•黑塞《热爱自然的声音》)
C.如果我有一根钓竿,我就钓那些花,我就钓那些水中的云影,我就钓那些失去了的闲情。(张晓风《一钵金》)
D.是的,在人群中寻觅诗意,其实是一种对真诚的渴望,渴望真诚的友情,渴望爱和被爱,渴望真诚的呼唤能得到真诚的回报。(赵丽宏《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