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细读第一、二句,分析诗人在雨前雨后赏花时心情的变化。
诗中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看似无理,实则生动鲜活,请品味其中的妙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这里指谏书。 |
B.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
C.八百里:形容军营地域广,范围大。 |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的意思是:
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把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诗味浓郁醇厚。 |
B.“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前面句子的反衬下显得力量十足,对朝廷寄予殷切的期望,坚信必有一日能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颔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
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基于矢志收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的生活画面。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
苏轼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之情。
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我选:
赏析: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园公:诗人自号。畎:quǎn ,田间小沟。棹:船桨。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寒》所写的春天有着的特点,《宴词》所写的春天有着的特点。
请赏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