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⑴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⑵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⑶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⑷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⑸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⑹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⑺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⑻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⑼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⑽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⒀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⒁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⒂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⒄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⒅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⒆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
“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⒇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
什么“我”的心里百昧杂陈?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
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
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请你写一句你喜爱的有关母爱的名言或警句。
蜜蜂
丰子恺
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
⑤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⑥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⑦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⑧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⑨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②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
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加点“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
细读第⑥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急纵身,结束整齐,双手提剑,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焦栝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焦栝虫,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罗刹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罢。”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拽开步,往前便走,小的们连忙开了门,放他出洞。
1.联系相关情节说一说罗刹(即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子与悟空?
2.你如何看待她不借的理由。
3.阅读了上文后,我们会发现孙悟空很有计谋。请说说孙悟空的谋略具体表现在哪里。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⑴小时候的英语启蒙,让我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
⑵ ;
⑶摇篮前讲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心。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⑵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3分)
⑴ ⑵ ⑶
云雀
贾平凹
我小的时候,隔壁是住着一位老头儿.他极能养鸟,门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样的鸟笼:里边住着云雀,绿嘴,画眉,黄鹂儿……尽是些可怜可爱的生灵儿。整天整天里,我们就守在那鸟笼下,听着它们鸣叫。叫声很是好听,尤其那只云雀,像唱歌一样,打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颤儿了。
时间一长,那云雀声就不比以前那么脆了。老头儿便给它吃最好的谷,喝最清的水,稍不鸣叫,就万般逗弄,于是它就又叫起来了。但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它唱得太疲劳了。”我们都这么说,便去给老头儿建议,不要逗弄它了吧。但是,每每黎明的时候,它就又叫起来了,而且每个黎明都叫。我们爬起来,从窗口里看去,天刚刚发亮,云升得很高很高,老头儿并没有起床呢。于此才明白别人不逗弄它,它还是每天要叫的。依然嘴挤在笼格外边,翅膀扑闪着,竟有几根绒绒的羽毛掉了下来。
“它在练嗓子吗?”妹妹说。
“不,它那嗓子已经哑了。”我说。
“那它为什么还要唱呢?”
“谁知道呢?你听,它是在唱一支忧郁的歌吗?”
细细听起来,果然那叫声充满了忧郁;那往日里悠悠然的叫声原来是痛苦的呼喊呢?!
“是它肚子饥了,渴了吧?”妹妹又说。
我们跑过去,要给它添些食儿,却看见笼里,满满地放着一盘黄谷,一盘清水。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
“一定是向往着云天吧。”
我们这么不经意地说过,立即便觉得是很正确的了,心想:它未被老头儿捉住之前,它是飞在天上的,天那么空阔,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时候,它一定是飞得像云一样地高,向黑暗宣告着光明。如今,黎明来了,它却飞不出去,才这么发疯似的抗议了!
我们在笼下捡起了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了。
我们把这想法告诉给老头儿,老头儿笑我们可爱,却终没有放了它去。它每天还是这么叫着,唱那一支忧郁的歌。我们终于不忍了,在一个黎明,悄悄起来,拆开了笼的门,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有些站不稳,几乎就要掉下来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见了。
老头儿发觉走失了云雀,捶胸顿足了一个早上,接着就疑心被人放走了,大声叫骂。我们听了,心里却充满了欢乐,觉得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通读全文,概括云雀不同时期叫声的特点,说说文中的云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刚来时:叫得很好听,像唱歌一样;
时间一长:叫声不比以前那么脆,越发哑了;
每每黎明时: ;
当我们放飞它时: ;
云雀的形象: 。文章主要表现了“我”对云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一个地方即可)
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
读书卡片 篇名:《云雀》作者: 贾平凹 摘句: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品析: |
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相约在春天开花(20分)
孙道荣
妻子突然从厨房里冲出来,甩着湿漉漉的手,急匆匆就要出门。
外面飘着漫天的雪花,这是今冬以来,杭州下的第一场雪。她这是要出去赏雪吗?可是,雪刚飘下来,就都融化了,还没有积起来呢。妻子摇摇头,说,昨天我和人家约好了,要买她的盆景,差点忘记了,刚刚想起来。
我拉住她,外面下着大雪,买什么盆景?等天好了再买也不迟啊。
妻子却坚持马上去。她解释说,昨天中午吃过饭后,我在单位附近溜达,在桥头,看到一个骑着三轮车卖盆景的老太太,有剑兰,文竹,金菊,还有水仙球。我想买几颗水仙球,赶到春节的时候,正好能开花。老太太却告诉我,这几颗水仙球都是卖剩下来的,芽发的迟,估计要到春节后才能开花。她说,我要是真想买的话,她明天再带几颗好的球株来,确保能在春节期间开花。真是一个善良的老太太。于是,我和她约好,第二天中午这个时候,还在这个地方,我等她。
我探头看看窗外,雪下得更紧了。我对妻子说,外面下着这么大的雪,谁还会出门啊?再说了,那种路边的买卖,本来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
妻子执意要去。
我推出自行车,那就我替你跑一趟吧。
妻子的单位,离家大约三四公里,顶着风雪,向前骑去。我心里嘀咕着,肯定是白跑一趟,权当是体验一下雪中骑车的滋味吧。赶到妻子单位附近,四处张望,风雪中除了偶尔几个顶着伞的路人,路上显得空空荡荡。果然被我言中了,也难怪,大雪天,谁还出门没事找事啊。
路滑,推着车往回走。拐弯的时候,忽然看见,路边的墙角,蹲着一个老大爷,面前摆着两只箩筐,都是水仙球株。没想到,这个天,还真有人坚持做生意,小本买卖,不容易啊。
问好价钱,我买了五个水仙球株。我是这样打算的:回去跟妻子撒个谎,就说找到那个和她约好的老太太了,水仙都是从她那儿买来的,免得她有失落感。
老大爷细心地用塑料袋,帮我将水仙球株一个个装好。他的毡帽上,飘落了好几片雪花,竟然没有融化。一看,落在地上的雪,也已经开始积聚了。这说明,气温在下降。我劝老大爷,天冷,又下雪,不会再有什么生意了,赶紧回家吧。老大爷双手凑到嘴巴前,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点着头。
我推着车,慢慢往前走去。身后,隐约听到老大爷在自言自语:“人家也许不会来了,真的不会来了。这个鬼天气,谁还会出门啊。老太太,太冷了,我得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可是已经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哦。”
原来……我霎时明白了。
我转回身……
雪打在我手中的水仙球株上,它们已经长出绿叶,她们相约,在春天开花。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我”的所见所闻 |
“我”的内心感受 |
“我”的反应 |
|
起因 |
看到妻子要冒雪去相约的老太太处买盆景。 |
无 奈 |
(1) |
经过 |
(2) |
(3) |
决定到老大爷处买水仙球来应付妻子。 |
结果 |
得知老大爷就是代替老太太来等妻子的人。 |
(4) |
决定大声地告诉老大爷他没有白等。 |
(1)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赶到妻子单位附近,四处张望,风雪中除了偶尔几个顶着伞的路人,路上显得空空荡荡。果然被我言中了。”
(2)文章多次写到风雪,有什么作用?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妙处?简要分析老太太的人物形象,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从她身上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