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牛顿、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
|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
|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
|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
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在苏轼看来,文人画的最大特点在于()
| A.画风是否工笔重彩 | B.实景描写是否突出 |
| C.画面是否气势磅礴 | D.是否寄托画家情感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文学形式趋向多元化 |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 C.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 |
|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